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郭嵩焘:中西文明竞争思路的开启者——北京大学出版社《处变观通:郭嵩焘与近代文明竞争思路的开端》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呼吸支持与重症肺炎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商标法原理与诉讼实务

郑州大学出版社


进口竞争对中国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中华源·河南故事:书法

河南大学出版社


足球训练基本理念与基本方法概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主页 > 专家推荐
郭嵩焘:中西文明竞争思路的开启者——北京大学出版社《处变观通:郭嵩焘与近代文明竞争思路的开端》
李欣然
2021-05-06 09:08:34  来源: 中华读书报 
 

  《处变观通:郭嵩焘与近代文明竞争思路的开端》,李欣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第一版,58.00元(订购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奠基人蒋廷黻说,在同时代人大多认为“西洋的轮船枪炮值得我们学习”时,郭嵩焘却注意到了“西洋的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从认识西方之“器物”,到认识西方之“制度”“文化”,这被认为是郭嵩焘“超时代”的特别之处。他有一个著名的说法:“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故西方之强大,不仅仅靠坚船利炮而已。

  郭嵩焘不识西文,当时传入的西学书籍对西方“政教”的介绍也还相对粗浅与稀少(部分由于这个原因,同时人对西方的认识主要在“器物”层面)。在说“西洋立国本于政教”时,郭氏更尚未出使西方,并未至其“朝廷”,何从认识其“政教”?近代中国人固然可以随着对西方知识的增加而深化对其认识,但郭嵩焘的眼光,却并非以其亲历西方的经验为必要的知识基础。郭氏独特的思路如何从时代语境里生发出来?它和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和郭嵩焘的思想个性之间关系如何?这是我在《处变观通:郭嵩焘与近代文明竞争思路的开端》一书主要处理的问题。

  回到同光时期的历史语境,当时人对于西方主要有两种观点。以总理衙门为代表的部分主张“师夷”者,认为需要效仿西人以机器致富强;反对者则认为中国的改革要“务本”,从朝廷政教的根本处下手改革,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不但是“用夷变夏”,更是“舍本逐末”。“师夷”者遑遑未暇于“务本”,“务本”者认为不能“师夷”,这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基本思想矛盾。郭嵩焘的“西洋立国本于政教”说,在我们今天看来“超时代”,放在那个时代中,走的却是一条折中路线。他相信西方能够成为中国效仿的典范,却又指出了所效仿的不当在器械之“末”,而应是政教之“本”。也就是说,当“师夷”者和“务本”者针锋相对时,郭嵩焘却指出了他们的意见其实可以调和,师夷可以务本,务本也不妨师夷。这就为“洋务运动”时期的矛盾提供了一条可能的出路。

  这样的观点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向西方学习的方向上,郭嵩焘认识到了不仅器物值得师法,政教上也值得学习,从而将对西方的认识引入到了中国人更加关注的“道”的层面;而在国家治理的问题上,他又摆脱了西方冲击带来的治国“以器械为重轻”的“异端”思路,力图回归从政教人心下手这样的“正道”。而这二者的交汇,却意味着向西方学习和儒生心目中的“道”是可以并存的。后世“趋西”风潮的形成,恰是沿着郭嵩焘这个思想方向发展下去的结果。

  所以,郭嵩焘在近代史上的特别意义,与其说在于他观察到的西方和后人所看到的相一致,或更在于他转换了一种新的观察角度。不管是“师夷”者还是“务本”者,都是从“器”的层面来认识西方,其基本的预设是“中华崇道义,洋人尚机数”,中西文明具有根本上的道器之别。郭嵩焘则相信“道”在中西之间是共通的,不会、也不应为中西之别所隔阂。所以他能从“道”的层面看待西方,进而形成和同时代人不同的西方形象。这种眼光不为同时代人所理解,因此饱受诋毁;但后来人却分享了他的这种视角,所以称其为先知先觉。

  郭嵩焘为何能形成独特的“道”的视角呢?实际上,近代西人之到来,作为非夏之夷,凭非道之器,借非德之力,嚣嚣以战为名,攘攘以利为事,更有胁迫割地赔款、入都毁圆明园、传播异端之教等行径,十分符合中国人对“夷狄”的一般想象。夷夏之别、道器之别、敌我之别,近代中西碰撞的开始,便是以突出中西之间差异性一面为基调。即使是学习西方的“师夷长技”,落脚点最终也放在了“制夷”的对抗性目的上。这使得晚清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西相通的一面隐而不彰。

  然而,中西之间难道就完全没有相通的地方吗?儒生所坚信的“道”本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果真的是“中华崇道义,洋人尚机数”,岂不意味着“道”只行于中国,而不是一个普遍性的存在?西方的船坚炮利、国富兵强,背后难道没有“卓然能于治道者存焉”?当一些人开始超越中西对立的遮蔽去思考西方时,西方有“器”无“道”就显得不可思议。对“道”的普遍性的坚执,推动着郭嵩焘从中西共通之处去认识西方。

  在同时代人多认为西方“性如犬羊”时,郭嵩焘则强调可以与夷人讲“理”。他认为,既然“夷人之来有辞”,则即使“势穷力战,要使理足于己,庶胜与败两无所悔”。他赞同班固所说“制御夷彝之道,当使曲在彼”,以及程颐所说“与夷狄相接,常使理足于我”,而认为“此道今人不讲久矣,所以终无自全之道也”。

  在郭嵩焘看来,西人可以理服之。这意味着一种心同理同的假设,西方和中国具有相通与沟通的可能。他的“西洋立国本于政教”说,其实就意味着西方的富强并非源于和中国不同的道理(如凭船炮之“器”、商贾之“利”即可富强),而仍不外乎古圣先王之“道”。这就超越了同时代人视中西相对立的固有印象。一旦意识到西方可以有“道”,则效仿西方在道理上是可能的。那不是“用夷变夏”,而是对原本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的回归。

  郭嵩焘呼吁正视西方,其思维逻辑也在此。西方之所以富强,是因其政教所行,恰符合古圣先王之“道”。后人乐道郭嵩焘出使西洋时能够不止关注坚船利炮,更看到其议会、学校之优点。但他会注意到这些西方制度,是因为传统理想的王道本即强调民气之通畅、人民之教化。这样的眼光使他能不限于“器”的方面,而从“道”上看到西方政教的优点,由此对接了西方的文明观念:“西洋言政教修明之国,曰色维来意斯得(按civilized)。”进而言之,器物—制度—文化之所以会被当作中国人不断“深入”认识西方的三个阶段,其根本原因也在于人们仍然相信文化、制度的面向要比器物更能界定一个文明的核心内涵。认知西方的层次,其实沿袭着中国人传统“道高于器”的逻辑。

  简言之,“洋务运动”时期的难题,是西方带来以“器”致富强的模式,和儒生传统的治国之“道”存在距离。郭嵩焘认识到西方其实有“道”,为时代难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出路。然而,这种眼光却也使得中西从“力”的对抗上升为“道”的竞争。它使得“师夷长技”不再只是权宜之计,可以说赋予了学习西方以“道”的正当性,却也开启了从文明竞争的角度看待中西对抗的眼光,成为后世中西新旧学争之嚆矢。

  但需要注意的是,郭嵩焘的眼光和西化派终究有所差别。后世激进的西化派常将中西文明视为相对之物,学习西方的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反传统。郭嵩焘则相信中西文明本质是相通的,对西方的学习根本上只是对中国古圣之“道”的回归,坚持中国传统和学习西方全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作为有丰富从政和外交经验的士大夫,郭嵩焘对晚清中西对抗的时局有充分的认识。但即使在一个对抗的时代,他仍能关注并努力寻求中西之间可相贯通的人情事理,不被矛盾与冲突遮蔽和谐与共识的可能,是难能可贵的。

来源:《中华读书报》2021年4月28日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