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编辑论坛集粹]传统出版社应用二维码技术的粗浅思考 - 出版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论坛
[编辑论坛集粹]传统出版社应用二维码技术的粗浅思考
周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11-13 15:25:29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2018年11月9日下午,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2018年年会分论坛——编辑论坛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周松作“基于二维码技术的数字化应用初探”主题演讲。以下是他演讲内容的分享。

  二维码是一种新兴的数字媒体,这几年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二维码的快速应用: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后,催生了许多全新的数字化应用,尤其是微信和支付宝等的扫码功能使手机突然具备了以前只有专用扫码器才有的功能。由此,二维码的应用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同理,在这样的软件与硬件的支撑下,二维码技术在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应用中同样应该有较大的空间。

  一、二维码的本质属性

  二维码是相对一维码而言的,比一维码更高级,应用领域更广泛。二维码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扫描二维码后,会自动指向一个地址,转换到网页、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微博、微信等。所以究其实质而言,二维码就是一个“中介”,起到的是链接、导向的作用,一如图书中的指向某本图书、某本期刊、某个网页、某个数据库、某篇学位论文的注释。

  二、在宣传推广方面的基础应用

  基础性、普适性的二维码应用主要是起到形象宣传、品牌推广的作用。其应用介质主要包括图书、其他平面载体、视频载体、网络载体等,突出基础性。其一,在新书的封底或勒口印上二维码,链接至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天猫旗舰店等,起宣传作用。重印书也应该补上。其二,在其他纸质材料上的应用。如在名片、信封、信笺、书目、宣传册页、单据、工作日志、台历、报刊广告、海报等上面也可以印刷二维码。其三,在视频类载体上的应用。在户外视频广告、移动电视、电视、网络视频等上面也可应用二维码,就像不少电视节目银屏下方的二维码应用一样。其四,在网络上的应用,即线上应用。在网站、微信、微博或具体的网页上也可应用二维码,链接到相关资料上。

  三、在打击盗版方面的广泛应用

  目前,利用二维码技术来反盗版已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它不同于以往的反盗版方式,效果较好。具体来说,就是在图书上(一般是在封底)印上或贴上二维码,每册书的二维码不同,还有编号和验证码,不可复制;同时将相应的二维码信息储存于后台,可以查询该书是否为盗版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发文,要求全国推广利用二维码技术反盗版。对于销量较大的图书,完全可以利用二维码技术来反盗版。

  四、在图书内容方面的深度应用

  对于传统的图书,可以把对二维码的应用拓展到每本书的具体内容上去,实现纸质书与二维码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一)对全书内容简介的二维码应用

    对一本书,读者可以通过翻阅前言、目录、后记等,对其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如果读者没机会看到书,或没时间仔细翻阅书,或因为塑封而不被允许拆开图书,那么读者就无法了解图书大致的内容。因此,将图书的内容概要做成一个二维码将会为读者提供了解该书概要的机会,提高销售可能性。二维码可以考虑放在封面,加上“本书概要”之类的提示性文字。

  (二)对作者及写作情况等进行拓展的二维码应用

  不少书没有介绍作者或只有简单的介绍,而不少读者可能希望更多地了解作者。可以印上一个二维码,储存关于作者的详细资料。在里面,还可以提供作者的微博、微信、QQ等,助力联系与互动;在里面,也可以介绍作者其它著作,并给出一部分内容让读者来试读,搭车销售做“加法”。此外,可以在前言、后记等处通过二维码介绍本书的写作由来、过程、花絮等,国内外相关研究、相关学术会议情况等,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促进销售。

  (三)将全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的二维码应用

  即将全书内容数字化,做成电子书,扫一个二维码就完成对全书的阅读。从读者需求看,不少读者希望扫描二维码后留着来慢慢阅读,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纸质书或电子书。从技术层面看,一方面,通过二维码提供电子书,读者扫码后可以免费阅读部分内容,但要看全部内容就需要付费。这时可继续设置二维码,读者可扫码购书。另一方面,电子书和纸质书不是完全排他的竞争关系,对于电子书读者来说,通过在纸质书上扫码来读电子书,增加了电子书的销售机会、渠道。此外,如果通过扫码就可能读到一本书的电子书的部分内容,读者完全可能通过手机分享,让更多人了解该书,而通过链接的购买平台又能便捷购书,扩大销售,何乐而不为呢?

  (四)对图书正文内容的二维码应用

  这是对二维码进行深入应用的重中之重,即在图书正文合适的地方印上相应的二维码,对正文内容进行提升。目的主要有二:一是增加容量。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可以装下海量的资料,好处何须多言?二是使内容变得更丰富、更立体。纸书是“平面”的,但二维码可链接的内容却是“立体”的,更有吸引力。

  笔者所在的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快速推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音频、视频应该是对“平面”的纸质图书的最好补充,读者对其需求也最为迫切,而我社在全国出版界非常具有特色的音乐类图书正好符合这些条件,尤其值得尝试。于是我们就选择了市场需求最迫切的音乐图书,如《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音乐作品听唱训练》等,对其正文内容增加二维码应用。就拿《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来说,该书是世界公认的权威儿童钢琴教材,国内已有唯一的授权引进版本。目前该书已成为公版作品,我社于是马上启动对该书的出版,但是如何做出特色区别于原来的版本,赢得市场认可呢?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增加示范演奏、重难点讲解等视频,并且不只是通过光盘的形式来呈现。为何?因为琴童在弹奏时,如果想停下来,看看专家是如何演奏的,他就必须离开钢琴到电脑上去放光盘。那么,能否不离开钢琴也能看到专家的示范演奏呢?反复思考后我们想到了利用二维码技术。如果在书上的某首曲目旁印上二维码,用手机一扫描就能打开专家示范演奏的视频,那琴童不就可以把手机放在琴谱架上扫描观看了吗?并且,不弹琴时也可以随时来看呀!而在技术上,这是不存在障碍的,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了,无时不可、无地不可。于是我社成功地在几本音乐书的内文上应用了二维码技术,开创了移动阅读的新模式。这些书销售非常好,这种应用也得到了读者的高度评价,认为不需要带光盘,扫码就可以观看,只要有手机、只要有信号,随时随地都可以,实在方便。目前我社各个编辑部门都已开始在图书正文中规模化应用二维码了,仅音乐分社应用了将近200种音乐书。
仔细分析,音频、视频类资料二维码正文应用的前景较为乐观,除了音乐书外,讲故事、背诗词、听说英语之类的图书,都可能会有类似需求。同样,对于教学性比较强的图书,二维码的应用同样大有可为。比如,对某一题目的讲解,对一幅画的创作,对舞蹈动作的示范,等等,都可以配上讲解视频;再比如,课件、教案等也可以做成二维码,教师亦可扫描获得。总之,许多内容都可以通过二维码在书上呈现,只要作者、读者也可能有需求,就应该大胆尝试。

  (五)对图书教案、课件、数据库等配套资源的二维码应用

  不少图书都附有配套资源,载体有光盘、学习卡、数据库等,现在可以尝试用二维码来实现其部分功能,对光盘来说尤其如此。单张光盘制作成本2—3元,对光盘内容的编辑加工又有人力,5000册书的配套光盘成本就得2万元左右。如果用二维码代替,以上的成本就省了,变为利润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出版的音乐图书,几乎不在配光盘,旧有图书再版时也增加二维码应用而放弃光盘,节约的费用就有一二十万元。

  五、借力外部平台的二维码应用

  近几年来,有不少的专业化的公司致力于通过二维码技术来推动传统出版业的转型与融合发展,拓展了一些新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武汉理工数字传媒的RAYS平台、杭州云梯公司的书链平台,出版社可以寻求合作的商机。

  (一)建立读者圈实现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的互动

  通过微信,就一本书、一套书或一个细分领域而建立一个如同微信群的读者圈,一直是不少编辑和作者的期望。这样的读者圈有利于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密切关系、完善产品、后续销售。但是,微信提供的微信群是有人数限制的,上限是500人,超过之后就只能另建新群,这与期望中的读者圈人数及方便性是有很大差距的。现在,一些专业化公司的应用平台,如武汉的RAYS系统就已经解决了人数限制的问题,使得出版社期望建立的读者圈成为可能。只需要在图书显著位置印制二维码,即可使有意愿的读者扫码入群。

  (二)分析、开发、利用读者数据

  掌握了读者数据,出版社可做的事情就有很多。这方面,专业化的公司比出版社想得多、想得远,提供的开发、利用途径更多。RAYS平台是将读者在微信注册的资料自动导入,那么,可供分析的读者信息就不少,譬如,通过分析读者的居住区域,可以了解图书的销售集中地域,为市场营销、选题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可以向读者精准发送新书信息及活动信息;可以在读者圈中提供有偿信息服务或咨询,包月包年收费或按次计费;可以就某书或某细分领域提供在线教育、在线学习平台。RAYS平台上这类应用比较丰富,并且不断在收集编辑们的创意而提供新的应用模式、商业模式,持续发展能力强。

  (三)直接使用其他平台的资料

  除了专业化的公司外,不少公司、平台也有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料,

  出版社可以寻求合作。例如,我社计划出版一本《可以听的音乐日历》,但缺乏不少音频资源,也无法全部解决著作权问题。反复磋商后,我们与网易云音乐达成了协议,由他们将相应音频制作成二维码提供给我社使用。

  六、二维码的技术支撑与功能开发

  (一)较低的技术门槛和经费投入

  出版社要应用二维码,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平台提供技术支撑。这没有什么技术障碍,许多公司都可以完成且费用很低。而对于编辑来说,只需把作者提供的音频、视频、教案等内容上传到后台,就能自动生成二维码。每本书需要上传的内容及生成的二维码较多,要仔细核对,不要弄混,之后即可下载二维码去排版。通过平台生成、下载二维码几乎是零成本。

  (二)支持对所链接资料的随时更新

  已生成的二维码,无论责编如何修改、更换该二维码对应的资源,都不用生成新的二维码。纸质书的内容改变后就得重新印刷,开销很大;但二维码却支持所链接资料的随时更改,而印在书上的二维码却保持不变,节约了资金,也不必等到图书再版时才能修改二维码链接的资料,灵活、方便得多,更能满足需求,赢得更多市场。

  (三)加强安全性管理

    二维码链接的内容同样应该符合国家对出版业的管理规定,所以务必加强管理,注意安全性。其一,尽量使用出版社自己开发的音频、视频、数据库等资源,能纳入出版社二维码平台管理的内容一定要由出版社自己管理。其二,对于专业化公司的平台同样要加强对其内容的管理。其三,重要的事直接链接的外部资料,可能是网页、视频、音频,容易被黑客攻击和篡改,导致内容变化甚至出现政治、色情、宗教、迷信等内容。所以对这类链接务必小心,最好少用或不用,中小学教材、教辅及内容比较敏感的图书一定不要使用此类链接;即便其他图书要用,也要尽量使用政府或事业单位提供的内容。其四,要经常扫码检查,看看是否能打开链接,内容是否被篡改。手机操作系统的升级可能会导致扫码失败,后台一定要及时完成技术升级。

  (四)出版社各部门要合理分工

  出版社一般都有专门负责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部门,技术能力相对较强,应该牵头来建立二维码应用平台,并且负责后台支持和管理。而编辑则负责要以二维码形式呈现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内容的把关,上传资料生成二维码及下载排版,以及检查核对。当然,对内容的修订、替换等也应由他们来完成。不过,分工之外,各部门还需要加强配合。

  七、应用二维码技术带来的收益

  前面已谈到,建立出版社自己的二维码应用平台没有难度,投入也很少;而具体到每本书的应用,涉及二维码的生成、下载、排版、印刷,增加的费用几乎为零,。而利用专业化公司的平台,其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总的来说,二维码带来的好处相对于投入来说是很多的。其一,这是实实在在的数字化应用。不少出版社在面对融合发展的要求时常常不知从何下手,投了不少项目,花了不少钱,但效果并不好,也很少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而二维码应用投资少、风险小,收益看得见,是很容易开展也很容易获利的融合发展模式。其二,增加纸质书的吸引力。增加了二维码应用的纸质书增加数字资源,变得更“厚”、更立体,增加了对读者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图书销售。其三,通过节约成本以提高收益。不少纸质书配有光盘等用以承载相关资源,会花不少钱;用二维码代替几乎是零成本,节约下来的开支就变成了收益。其四,提高市场占有率并获利。同样的纸质书,应用了二维码后比其它出版社没有应用二维码的同类书有优势,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挤占了别的书的市场份额。其五,提高定价并获利。相对一般的纸质书来说,增加了二维码深度应用的图书有更丰富的内容、更立体的阅读感受,完全可以适当提高一点定价,无疑会使出版社增加收益。其六,通过二维码新增读者圈能精准定位读者,更能对读者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利用,拓展数字出版外延,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带来间接或直接的效益。

  综上所述,在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传统的图书出版社来说,基于二维码技术的数字化深度应用正当其时、前景广阔,值得大力探索与推广。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