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编辑论坛集粹]数字出版时代的教材建设探索——以湖南大学出版社“中国工程教育在线”为例 - 出版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论坛
[编辑论坛集粹]数字出版时代的教材建设探索——以湖南大学出版社“中国工程教育在线”为例
卢宇(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8-11-13 16:12:30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2018年11月9日下午,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2018年年会分论坛——编辑论坛上,湖南大学出版社卢宇作“数字出版时代的教材建设探索”主题演讲。以下是他演讲内容的分享。

  “中国工程教育在线——交互式可视化工程训练数字网络出版平台”项目于2010年7月被纳入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2012年12月获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的资助。

    根据项目设想,我们做的预算是2500万,申请资助2000万,但是实际我们只申请到财政资金资助200万。和预算相比,资金存在巨大的缺口。尽管社里全力支持,也仍然是举步维艰。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总体实施步骤,结合出版社掌握的人、财、物资源情况,我们决定以机械工程系列教材(一期工程)、土木工程系列教材(二期工程)为基础,开发相应的立体教材,建设交互式网络平台。技术采取外包模式。

  1.数字出版教材1.0版本:纸质教材立体化、数字化并建立网站

  一期工程我们开发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四种立体教材。

  立体教材有完整的课程体系,教材内容组织合理,有很好的教学性、科学性。

  立体教材包括三大部分功能:主体教材、重难点、工程实训。

  主体教材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动画多维一体的方式,以章节为基本单元,将课程知识内容全面、系统地展示。

  重难点采用艺术的手法进行生动地表达,采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以合适的剧情,合理的教学表达,全方位剖析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艺术的享受中学会最困难的知识,降低老师的教学难度。

  工程实训针对各课程设计考核的需要,设计训练内容,工程实训主要用于自主练习,以交互式的操作软件为主。

    在制作立体教材的同时,我们申请了以“云教室”为域名的网站。网站内容模块包括:立体教材、电子书、试题库、资源库、论坛;管理模块包括登录注册模块、网站后台管理。

    数字出版教材1.0阶段的工作流程是:由编辑提出选题设想——请作者撰写脚本并经编辑审核后——外包给技术公司——技术公司完成整本书的资源制作——提交编辑和作者审核——编辑对整本立体书审核把关——完成三审三校。

    数字出版教材1.0阶段采取的销售模式是:

    ☆互联网平台:面向所有互联网用户(散户);

    ☆局域网平台:打包销售给学校(大客户)——布置在校园网中。

    但是这一阶段的销售反馈信息是:叫好不叫座。推广的时候老师们都很有兴趣,购买的时候却难有学校下订单。老师们提出整本立体教材还是有些贵,能不能单独买里面的资源来充实他们自己的教学资源。这个建议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我们决定启动数字出版教材2.0版本。

  2.数字出版教材2.0版本:线上线下,汇集资源

    这一阶段,我们改变了策略。我们开发的土木工程系列教材在确定大纲后,就要求老师列出每一章的重难点,并编写脚本交给技术公司,作者编书和技术公司制作资源同步进行,最后在重难点处加二维码,学生通过扫码看相应的动画、视频。同时,我们把机械工程类立体教材的资源从立体教材中提取出来,一本书中根据全书的篇幅放置适当比例的资源,其余的资源如果教学有需求,可以单独购买。

  2.0 阶段,我们已面向省内外50多所高校及高职院校进行推广。国防科技大学购买了机械工程类立体教材全品种产品。在近20所已购买产品的高职院校中,有部分院校配套购买了我们的纸质教材。

  2.0版本探索了一条出版社立体教材、教学资源带动纸质教材销售的营销新模式。

  但是,面对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变革,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结合“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及“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我们的2.0版本亟待升级。

  3.数字出版教材3.0版本:智能化、平台化(2018)

  (1)知识服务平台

  按照一本教材带来一个课堂——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教学活动有机融合的思路组建平台。

  思路:依托出版社的专业优势资源,以专业教材内容体系为大纲,建立机械和土木专业资源服务平台。

  平台将建立以教材为核心,资源、课程、习题为支撑的系统化数字资源内容体系。

  基于在线学习的基础上,提供直播和学习服务,建立教学数据分析、用户分析,建立教师参与盈利、出版社、企业联合运营的共赢体系,打造全新的教育生态圈。
 
  (2)方案设计

  智慧课堂包含名师课堂、立体教材、信息化课堂三大板块。

  名师课堂为在线课堂,支持老师个人IP运营模式。

  立体教材支持老师创作,支持资源单独购买销售。

  信息化课堂支持线上线下结合智慧课堂创建直播课堂。

  (3)资源体系

  基础资源:教学动画、微课、视频、仿真教学辅助资源。

  优势资源:典型虚拟仿真资源。

  特色资源:企业实践工匠案例。

  (4)共赢模式

  出版社按照谁建设谁受益原则,鼓励技术公司、教师个人、行业其他个人或团体与出版社共同来建设资源体系和知识服务产品。

  尝试建立多种类型的知识服务收费模式。

  探索建立开放式、社会化数字教材编辑及盈利模式。

    探索获取黏性用户模式:如购买书籍可获得相应积分,查看书籍资源等。

  4.一些思考

  (1)教材上游

  资金瓶颈:

  自有资金投入有限 。数字出版是烧钱的项目,技术投入需要花大量的资金,对于出版社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方向,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不投入,等死,投入,却可能是找死。以中小型出版社的资金盘子很难做出大的数字出版变革。

  外部资金争取困难。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力度和出版社的体量相关,一般配套资金不超过出版社固定资产的30%。而这对于数字出版项目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做得好的出版社都是配套了1:1的资金,但是这样的配套,对中小型出版社来说,会给整个出版社的运营带来很大的压力。

  资源瓶颈:好作者难找 ;作者积极性不高。

  (2)教材中游

  技术的困惑:出版社要不要配备自己的技术人员?

  若配备:培养期多长?多久能产生效益?

  不配备:知识产权怎么保护?出版社有可能沦为技术公司的打工者。

  编辑的困惑:对编辑的知识结构与学术背景、产业变革反应的敏锐度、新技术的应用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应该是先进教学理念的倡导者、优质教学资源的集成者、课程教学服务的协同者、优质教学方式的营销者。 在一本教材就是一个课堂、一个平台的时代,编辑更像是一部作品的导演,一个产品经理。但是像这样能紧跟时代步伐,专业和技术结合,引领教材编写思路的编辑还是太少了,而培养这样的编辑的环境也还没有广泛形成。

  (3)教材下游

  在销售环节,大部分学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材,因此纸质图书销售已经很困难,那么学生会去购买我们费劲力气做的资源吗?
 
  我们从原来的销售产品要逐渐的转换为经营用户,那么我们用什么跟用户建立并维系关系?如何通过了解用户来受益 ?如何赋能其他节点,去扩张跟用户的关系?

  以上是困扰我的一些问题,特别提出来,期望能得到各位的帮助。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