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常务副社长 董夫才
本网讯
发挥大学出版社的特殊重要作用
大学出版社既是出版企业,又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门;既要履行好出版事业的社会责任,又要履行好服务高校的隐性育人功能。既是党的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又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切实把好出版政治方向,管好出版导向,做好价值取向。一方面要主动作为,围绕国家战略,体现国家意志,紧跟学校发展,利用自身出版优势资源,打造出版更多国家级优秀出版物,提升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结合大学出版社自身特点和专业优势,营造可持续健康发展生态,走特色发展之路,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学校发展建设。
围绕国家战略做好出版规划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生态”、“建设”、“绿色”、“环境”、“资源”、“传统”、“文化”、“发展”等项目已成为国家出版规划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党中央“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中农大社深刻学习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内涵和要义,积极围绕食物营养与人民健康、生物科技、智慧农业、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美丽中国建设、乡村振兴和全球农业等新农科建设方向,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国家战略需要的高度上做好出版规划,并立足深耕、长远布局、形成品牌。多年来,中农大社立足挖掘乡村振兴战略支撑学科的重点出版规划,积极申报国家各类重大出版项目,截至当前已有500多项入选国家出版项目;紧密结合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导向,组织规划出版“百万农民培训”系列教材,且近百种图书入选中宣部“农家书屋”工程重点推荐书目;积极立足“双一流”和“新农科”建设,规划出版了“大国三农”系列教材近百种,并组织开发了“智慧农业”系列教材。
出版规划既要“顶天”,又要“立地”
出版规划既要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致力于学术研究和重大科技的创新突破,解决的是农业科学在知识体系和技术发展中的全局和方向问题。同时,出版规划还要立足科技学术资源普及化,解决学术成果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转化和应用问题。当前,中农大社汇聚了全国近60位行业知名学者和专家,组织出版规划“中国猪业科学与技术创新系列丛书”“面向2030:高质量中国生猪产业技术系列丛书”。多年来,中农大社积极相应国家与地方“强农、惠农、稳农、支农”的方针政策,实现出版工作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无缝对接,为更好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科技兴农上做实,精心组织规划出版了多个系列 “惠农”优秀实用图书,内容涵盖农业科技类、新农村建设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类等。该领域图书直接为国家“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贡献了8000多万码洋。
未来,中农大社将继续坚持以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为准绳,以聚焦科技前沿、体现创新成果为指导思想,以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为价值导向,形成富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优势规划出版,走适合自身发展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