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出版编辑思维转型及实践进路 - 大学出版与人才培养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闽南话教程(第三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中国工艺美术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长城:中国的象征

燕山大学出版社


海登·怀特历史诗学重估

郑州大学出版社


大众媒介语言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主页 > 大学出版与人才培养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出版编辑思维转型及实践进路
(“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主题征文优秀论文)
罗永平(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21-12-13 16:02:17  来源: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新文科建设促使教育出版行业全面升级,更对编辑工作提出新要求。出版编辑要形成交叉与融合、数字与协同、体验与应用、传承与创新的新思维和新理念,并从做复合型新编辑、熟稔出版新技术、把握问题导向和加强跨界合作、助推中国出版“走出去”等方面探索实践进路,主动助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 出版编辑 思维转型 实践进路

    从2018年首次被提出,到2019 年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正式推动新文科建设,再到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昭示着新文科建设已全面开展。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等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交叉与融合、数字与协同、体验与应用、传承与创新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创新发展。高校出版社作为汇聚传统教材成果和学术著作的重要阵地,传承新文科理念与实践的有效载体,新文科知识体系的建构对其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思维理念、职能定位和出版模式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出版编辑与新文科建设

    做好教材教辅、学术专著的成果产出是出版编辑工作者主要的实践活动。新文科发展建设过程中,各种学科多元互生、文理思维激荡对冲、新旧出版理念交汇碰撞,这些都是编辑人员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新文科教育成果转化需要教材助力

    新文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时代新人,其核心在于构建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而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知识载体,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是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的成果凝结。依托“专业”和“课程”打造的高等教育文科教材,就成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出版领域的重要面向。教材教辅不仅是国内出版机构维持经济效益增长与彰显精神文化影响的重要出版形态,也是高校不同学科及专业发展状况呈现之所在。高校文科教材的出版,映射出高校学科发展状态、学科优势及其进一步交叉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因此,高校出版社对于高等教材的出版在新文科建设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和必须的责任;新文科建设也必将带来教育出版行业的全面升级,促使高校出版社进行教材开发层面的再思考。而出版编辑工作者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新文科创新发展需要学术专著献力

    除了服务于教材建设,高校出版社还是学术传播和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而学术专著,不仅是高校教学读本,也是科研成果的呈现,同时还是更广泛的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术出版与学科建设之间有着天然的纽带联系,且互为依托和支撑。正如有学者所言:“学术研究、学科发展是学术出版的根和魂,没有学科发展,学术出版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术出版通过为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提供展示和传播的平台,来促进学术发展、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从而推动学科建设。”[] 而新文科建设,给高校文科学术著作的出版带来新生机。新型学科和传统学科的交叉融合,尤其是面向智能时代的新文科专业的衍生,将推动学术研究出版生发新走向。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重新定位编辑服务职能,满足当前读者或研究人员的学术发展诉求、推动学术信息传播以及提升学术成果的社会和行业知名度,成为出版编辑工作者服务功能深度拓展的重要内容。

    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出版编辑思维转型

    编辑思维是指对文稿进行识别、分析、归纳、整理、修改、加工的高级意识活动。换句话说,编辑的思维过程就是对文稿从形式到内容的再生产与再创造过程。[] 编辑思维来源于编辑实践,并受教育理念、行业发展、技术创新的影响。从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到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从“百花齐放”到特色品牌建设的路径探索,从刀笔简帛到绿色印刷的漫长过渡,均促使编辑思维不断发生转变。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不断涌现的新兴交叉学科、融合出版创新探索和信息科技革命都为编辑思维带来新启迪。出版编辑工作者除了拥有基本的逻辑思维、系统思维外,还应具有与时俱进的交叉与融合、数字与协同、体验与应用以及传承与创新等思维。

    (一)提升交叉与融合思维

    相比传统文科中学科与学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泾渭分明”,新文科建设倡导打破学科壁垒,相互融合,生发出新的学科生态。学科交叉产生的部分专业发展内容往往具有独特性与潜在性,由此而来的图书选题范围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大大拓展,这为出版选题策划和思路创新提供了新方向。当前,出版编辑工作者往往受专业背景限制,接触的本学科内的编辑任务较多,而对学科交叉类选题分析不够深入,且不同的编辑人员分析的结果也会存在偏差。因此,编辑人员需要转变思维,形成交叉与融合思维,以便更好应对集文理交叉、文工交叉、文医交叉等各类学科出版编辑工作。

    (二)强化数字与协同思维

    传统文科出版多以符合高校教学要求的纸质书籍为主,随着出版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时代的来临,网络资源越来越重要。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举国行动,更是催生了网络教学、数字阅读规模化成为必然的教育和阅读趋势,各个高校充分利用线上教材资源,这将成为未来出版的一种时代选择。同时,学术出版也由传统纸质出版逐渐延伸至数字出版、语义出版、增强出版等新的出版形态。面对诸多新机遇,出版编辑工作者要主动熟稔新技术,强化数字与协同思维。数字与协同思维强调,重视高校教材、教辅及学术专著等图书的数字资源建设,能够以丰富的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弥补纸质教材所缺乏的互动性、立体感,并且积极通过互联网出版形式提供个性化服务,使知识的传递更为迅捷、灵活且具针对性。

    (三)培养体验与应用思维

    新文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在应用下生产,知识为未来生产。落实到编辑出版工作,则其抓手在于完成体验与应用思维的转变。一方面,新文科的教育不是说教和灌输,而是培养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新的思维对于当前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建设来说,是特别有意义的;另一方面,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由内容、制作、渠道、版权、衍生产品开发等一系列环节构成的出版产业链会越发完善,甚至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挖掘等理念的落地实施而变得更加丰富。因此,出版编辑工作者要培养体验与应用思维,关注新文科建设中的问题发现和解决,积极主动开发融合出版新产品,助推学科教研的顺利转型升级。

    (四)坚持传承与创新思维

    区别于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的新文科概念,当前我国的新文科建设并不局限于新技术在文科领域内的应用,而更多指的是“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这一理解是从文科发展和建设的根本宗旨和任务出发来重新思考的。文科是解决人的价值、人的意义、促进人的解放的学科,强调精神层面的研究探索。我国的新文科建设路径非常明确,“守正”是基础,守的就是文化、历史、价值观的“正”,而“创新”则是借鉴和利用新的科技手段等理工科发展路径,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符合后工业时代的全面革新,最终推动文科为解放生产力和人类发展进步做贡献。作为重要教学资料、大众阅读对象的教材教辅和学术专著,正是教育施行、知识传授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出版编辑工作者需要遵循人文精神与时代需求的共同引领,推出更多具有“弘道崇德、经世致用”价值的精品力作。

    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出版编辑实践进路

    再好的思想,只有落实在行动上才能发挥其价值。新文科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交叉融合、新技术应用、问题导向和创新性发展。对此,出版编辑工作者要根据高校出版社的发展特点,强化与重塑职业敏感力、知识学习力、方法创新力和实践应用力,提升教材教辅、学术专著等书籍的出版价值引领水平。

    (一)融:做“一精多会”的复合型新编辑

    《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打造文科‘金专’”[]。其实,自20世纪末以来,如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和业界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截至2021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新设置“交叉学科”门类,成为中国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的发展路径才日渐明晰,这为高校文科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也给高校文科教材教辅和学术专著的出版带来新的生机。

    首先,出版编辑工作者要抓住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时代机遇,主动与行业专家、学术“大咖”、知名学者等约稿,策划出版一批新兴专业、交叉学科所需教材,并在书稿来源优化、编辑标准执行以及出版内容推广与传播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近几年就出版了《融媒体数学》《计算传播学导论》等交叉学科的教材,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其次,除了专业人才培养,人文学科在高校中承担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全校人文通识课程的讲授。这两种角色其实清楚呈现了当前高校人文教育“既专且广”的特质。出版编辑工作者可策划一批特色鲜明的必修课、选修课教材,形成一般性通识课程教材、地方性通识课程教材、自主性通识课程教材等三个层次的必修与选修通识课程教材体系。同时,也要强化文科科普性教材体系建设。组织编写、出版专业性和非专业性文科科学教材和科普教材,向社会普及文科科学知识,提升大众人文科学素养。最后,出版编辑工作者始终是新文科建设相关教材、学术专著等图书质量的重要把关人,要着力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从专业型、技术型编辑向复合型、学者型编辑迈进,努力成为“人文交叉学科专家”,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书稿判断的准确性,还能为新文科建设出版提出有效建议。在对编辑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广泛涉猎与编审内容相关的学科知识,练就敏锐的学术眼光、扎实的学术功底及与高水平作者展开对话的能力,更好地履行图书编辑职责,提高书稿的质量水准和内容前沿性,实现由学术“搬运工”到“行家里手”的蜕变。

    (二)协:熟稔出版新技术

    新文科是后工业时代基于知识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综合化的一种文科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新形态,是文科知识规训的新形态、新手段。在教育部公布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的五大“金课”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一流课程类型就有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三大类型。无论是慕课教学、翻转课堂还是线上授课,融入信息技术之后的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材的出版形态。近年来,各大出版机构对于数字教材、立体教材的开发从未停止努力,如浙江大学出版社研发完成的“立方书”,已经出版了百余种数字教材,是一种集“内容+技术+教学模式”的教学服务;又如,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将纸质图书与移动终端结合,耗时3年开发了M+Book这一新型出版形态;还有像四川教育出版社使教材教辅通过二维码链接了很多线上资源,只要扫一扫书籍封面的二维码,就会跳出一个立体的AR设计,将一些抽象的概念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容易理解。这些都是编辑工作者可资借鉴和参与尝试的。

    此外,科技的进步与普及为有声书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出版编辑工作者可尝试将一些适合读者聆听的书籍,如讲稿、发言、会谈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有声书推介到用户面前。调查显示,年轻人是有声书最大的消费群体。因此,在学生群体中推介有声书,不仅符合其阅读习惯,也有助于其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验:把握问题导向,加强跨界合作

    相对以往学科建设,新文科建设“重问题轻学科”,以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为着力点。这种新的思路对于高等教育创新和应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对编辑人员策划教材教辅和学术专著具有深刻启迪。出版编辑工作者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从寻找各个学科建设的微观问题开始,着力推出一些有助于其完善发展举措的力作,如“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经验成果集萃等。

    当前,出版质量的政策管控越来越严,一本书从选题开发到下厂付印往往花费了出版编辑工作者很多精力和心思,而新文科建设突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与新的科技变革、社会应用的深度融合,突出与未来世界的无缝对接,强化文科教育的实践导向,探索范式创新。基于此,出版编辑工作者可围绕一个选题,多开发衍生品,如尝试与博物馆等合作,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实现从阅读到“悦读”;也可深耕精品内容,挖掘资源潜力,打造品牌合力,尝试跨界合作,如浙江摄影出版社社长郑重策划出品了电影《红船》,顺利实现了主题出版与电影艺术的跨界、融合。

    (四)新:以质量占先机,助推中国出版“走出去”

    积累文化、传播思想、传承文明,是出版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出版编辑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价值导向,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首先,出版编辑工作者要遵循文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以质量为王、守正创新为原则,谋划适应新文科教育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课程教材。2021年7月,教育部《关于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拟立项项目名单的公示》中列有“新文科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项目74种,为编辑人员强化系统教材建设提供实践方向。其次,出版编辑工作者应与学术界、理论界加强沟通联系,不断提升自身学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做一名知识摆渡人、书稿把关人、文化传承人,架好文化学术之桥,拒绝低水平、表面化的学理输出,提升学术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思想深度,助推文科理论研究的创新、高质量发展。最后,出版编辑工作者要增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往,我国出版业已通过采取版权输出、实物出口、开展国际书展以及国际出版交流活动等方式积极推动图书产品“走出去”,后疫情时代,出版编辑工作者更应主动作为,可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中华学术外译、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项目,通过与国际出版机构合作等,让中国优质出版物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新文科建设成果,传递学术出版力量,继续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四、结语

    新思维带来新突破,新突破引领新发展。“内容为王”的图书传播规律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以教材教辅、学术专著出版为主的高校出版社,在拥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前提下,既要守正,更要创新,在编辑思维培养及转变等方面与时俱进,促使出版业态全方位的升级换代,才有助于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承载起新的历史使命,真正实现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而图书编辑亦承载着出版社长远发展的希望,需要在职业成长磨砺中走向成熟,并在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新文科知识体系建构对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版编辑工作者要抓住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契机,把握时代发展特点,及时转变思维理念,以实际行动助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本版责编:罗奕颖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