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何香涛教授,在10月27日召开的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荣获中国天文学会第十二届“张钰哲奖”。何香涛教授创作的科普图书《追逐类星体》,将于明年年初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科学出版工作室出版。 
何香涛教授(图右)获得第十二届“张钰哲奖”,颁奖人为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崔向群院士
何香涛教授简介
何香涛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博士生导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主要从事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的研究工作。改进了发现类星体的无缝光谱法。1982年与日本天文学家合作发现的第一颗类星体被命名为“中国-日本”类星体。撰有论文《室女座星系团区内的类星体研究》、《白矮星的光度函数与赫罗图》等,专业著作《观测宇宙学》,科普著作《蟹状星云和她的明珠》。翻译作品有《物理天文学前沿》等。
何教授在科研、教学和科普工作中均成绩斐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与美国基特峰国家天文台台长Richard Green共同获得美国天文学会的Chr閠ien国际观测奖。两次获得国家科普创作奖。
《追逐类星体》
何香涛教授于2006年至2008年间,以“追逐类星体”为题,在《天文爱好者》杂志上发表了三十篇连载文章,系统地介绍了类星体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科研经历。现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结集出版。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题为“寻找远方的神奇”,包含十五篇文章,主要介绍类星体的发现、观测手段和研究情况。第二部分题为“黑洞——类星体的发电机”,包含五篇文章,围绕科普热词“黑洞”,介绍了恒星演化,黑洞的形成、结构、理论基础以及黑洞与类星体的关系等知识。第三部分题为“我的天文之路”,包含十三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作者在全世界各大天文台的观测经历和游记,并应作者要求增加了三篇记述早年经历、探讨围棋与天文等内容的文章。
“张钰哲奖”简介
奖项宗旨:为纪念张钰哲先生,促进中国天文学的发展,鼓励并表彰在天文学研究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学会特设立“张钰哲奖”。
奖励范围、名额及奖金数额:“张钰哲奖”现每两年颁发一次,授予在天文学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一名中国天文学家。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