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管制与腐败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管制与腐败
张维迎 赵晓
2003-03-28 16:16:27 来源:
管制本身需要大量成本,例如管制机构的设立、人员经费、制定管制规则、实施管制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许多衍生成本。
管制的额外成本
首先,带来收入的再分配。
比如办一个企业,原本只要注册就行了,但现在必须先得到政府部门批准。我办这个企业一年可以赚100万,得到你批准还是赚100万。但是,为了得到你的批准,我必须贿赂你,还得额外“投资”50万。
收入再分配会带来效率损失。为了贿赂你,我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啊!这里面的交易成本太高了。如果可以直接用钱买你这个权力,还算是好的,但你怕人家抓住,所以还得搞好多名堂来掩盖贿赂行为。
比方说我是生产汽车零部件的,用汽车零部件怎么贿赂你啊?给现金你又害怕,怎么办呢?办个桑拿浴吧,然后经常请你去洗桑拿。这样创造出各种各样变相的贿赂手段,成本进一步增大了,我用在事业上的时间就更少了。
我们可以将由政府管制所造成的这些成本分为两类,一类叫“固定成本”,是一次性的费用;另外一类是每年都得交的成本,类似于可变成本,例如管制者每年都要“年检”。这两部分成本一部分表现为资源、现金形式,另一部分是时间形式。两部分的损失都很大,其中时间的损失可能更大。
现实中管制成本究竟多高?有一个事例可见一斑。北京市科委确定了一个软科学课题,研究北京的投资环境,课题经费80万。研究部主任把这件事交给两个年轻人,说你们去注册一个公司吧,注册完公司你们就知道北京的投资环境如何了。结果半年下来,报告主任说80万已经花完了,公司还没注册下来。
我听香港投资家讲,如果他们来大陆投资500万,大概要准备200~300万打通关系,真正用于投资企业的钱就少多了。
反腐败的成本
各国经验表明,只要存在政府管制,腐败问题就会随之而来。这是因为腐败主要是权力造成的,管制为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政府获得权力之后,这些权力最初的目的和它的使用方式可能完全不一样。好比说我们授予管制者权力,本是出于非常善良的目的,希望它维持市场秩序。但是管制者有了这种权力之后,由于这种权力带着租金,别人必然会来寻租,就会形成一种钱权交易。
为什么会有贿赂行为?权力在你手里可能分文不值,因为你不能直接使用这部分权力。现在我送你1000万,拿到这个权力后,我可以捞2000万,也就是说,这个权在我手里值2000万,除去贿赂成本我还可以赚1000万。
权钱交易对贿赂者和被贿赂者来讲是“帕累托改进”,但对整个社会来讲是一种损失。譬如有人能用这个权力创造3000万、4000万,但他们的贿赂渠道不畅通,得不到这个权力,这样,社会资源当然没有用好。
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不同之处在于,官员追求自己的利益,并没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诱导他,使得官员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变成对社会利益的追求,因此官员们利用管制权力谋取自己的私利,就容易构成社会的净损失。
管制与腐败
管制与腐败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关系,而是一个几何级数的关系。
第一,权力具有互补性,也就是说一种权力的使用价值依赖于另外一种权力的使用价值。比如你只有批准左鞋的权力,也许没人贿赂你,因为只生产左鞋没有什么用。但如果你既有批准生产左鞋的权力,又有批准生产右鞋的权力,那你受贿赂的机率就大多了,因为从你这拿到的权力更值钱了。
第二,权力越大,监督成本就越大。好比说管制者只有审批土地的权力,那么大家都盯着土地的审批。但如果管制者同时又有审批出租车的权力,还有合资项目的权力,那么对老百姓来讲就眼花缭乱了,人们很难弄清楚管制者这么多权力使用得合法不合法,合理不合理。
为了防范管制中的腐败,政府事先一般都会制定若干规章制度。比方说审批权不能在一家转,而要经过几道关口,涉及更多部门,免得权力集中,容易被人滥用。据说,深圳海关的工作人员上哪一个岗要抓阄决定。因为固定上一个岗,你就可能事先跟不法分子约好,搞走私,另外还规定上岗以后不能打电话等等。
发现了腐败嫌疑分子,政府要去弄清来龙去脉,搞清楚贪污多少、受贿多少、挪用多少。
这些反腐败成本,包括事前的防范成本,事中的监督、制约成本,如查账啊什么的,以及事后的处理成本,最后落在两部分人身上,一部分是“消费”管制规则的人,另一部分是社会公众。无论哪一部分,都是社会福利的巨大损失。
信誉机制丧失的成本
管制导致信誉机制丧失(见《万科》总361期“信誉机制与政府管制”一文),也会增加交易成本。本来我和客户之间的合同可以很简单。现在管制破坏了信誉,我们不得不签订一个非常复杂的合同,再加上可能发生的法律的诉讼成本,交易成本一下子增加不少。
宝洁公司曾经谈到,在其他国家做生意,他们最重要的事就是开拓市场,但在中国,他们不得不成立一个非常庞大的“打假队”,由一名副总亲自主管,专门对付假冒伪劣。
由此导致国家声誉受损的成本也不可忽视。类似宝洁公司的情况,假如国外公司知道了,本来准备到中国来投资的,现在可能不投了。
值得警戒的是,管制太多并消灭了信誉机制后,往往要靠不断地强化管制来维持经济运行,因此管制成本有可能呈现几何级数式的扩大。
当被管制者变成了既得利益者,他会以维护社会利益的名义要求政府不断加强管制,来保护自己。这些法定垄断者没有挑战者,没有监督者,不会受到威胁。尽管他们的利益最大化与社会利益最大化不兼容,却会编出好多说法,证明市场是多么的不完善,管制是多么的好,多么的重要,糊弄老百姓。所以管制的自我膨胀是很自然的。
弗里德曼以前讲过,印度那些大商人老告诉政府,竞争不好,垄断好,看起来头头是道,实际上是竞争对他不好。
管制者会从供给一方推动管制的膨胀。施蒂格勒曾经分析过“管制俘虏理论(capture theory)”,证明管理者和被管制者到最后,本身变成了管制的既得利益,他们总是会找到更多的借口,建立起更多的规则,利用政府赋予的合法权力来创造出更多的管制来。仅这一条就使得管制完全变了味。
这里我顺带说一下,就是好多地方政府,名为保护“地方利益”,实际上保护的不是地方利益,而是地方官员利益,顶多是地方某些既得利益部门的利益。武汉市人买桑塔纳车要多付几万元,据说是为了保护地方利益,其实是保护了地方一部分生产者的利益,并以损害了地方老百姓的利益为代价。
(摘自《2002白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定价:32.80元。社址:西安市南郊吴家坟,邮编:710062)
来源:《书摘》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