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未来的历史学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未来的历史学
2003-03-28 16:32:05 来源:
未来的历史从本质上讲,与以往的历史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其表现形式会与以往大不相同。
首先就是历史信息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现在研究过去这100年的历史,能找到的资料不知比此前1000年来传世资料的总和要多上多少倍。那么到了22世纪研究21世纪的历史,信息更会无法想像地丰富。现在大量的照片、录音、录像资料的存在,也是以往任何时代都从来没有过的。即使再发生一次世界大战,史料的保存也比过去容易得多。中国历史上天灾人祸难以计数,尤其是战争期间,书籍更是极易毁于兵燹,明代胡应麟便曾谓书有“十厄”。例如梁承圣三年,被西魏大军围困在江陵的梁元帝下令将宫中收藏的14万卷图书全部焚毁,几乎毁灭了当时传世书籍的一半。在印刷术尚未发明之时,书籍只有稿本和少数抄本流传,经过这样一场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直到隋文帝时,皇家的藏书也仅达到三万余卷。而今天就不会再重演这样的历史,现在一套光盘,就可以把一个图书馆的内容都保存在里面,而且可以非常方便地复制,复件与原件没有任何差别。在这种情况下,资料根本不可能全部摧毁。
随着20世纪末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迅速崛起,大有取代传统媒体,成为“第四媒体”之势。网络的兴起,对于未来历史的意义,就在于它打破了话语权力的垄断,产生了记录和表达方式的一次大变革。任何人,只要认识字,会使用电脑,都可以自由地向公众表达自己的见解。作家王小波曾说底层民众是“沉默的大多数”,因为他们没有表达的渠道。网络诞生之后,这种情况逐渐改变了。BBS上的帖子、网上聊天室和网络传呼机OICQ中的对话、服务器上的电子邮件,这些都是民众思想和感情的最直接表达。即便有人说网上充斥了谎言与谣传,但从中也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我们今天完全可以预言,未来的历史研究,网络中无比丰富的资料必定会成为探究当代社会、文化、思想等真实状况的绝佳材料。
但是,在历史记录手段日益多样化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进行歪曲、篡改的方法也层出不穷。有些档案的原件已经遗失或销毁,现存的只是复制品。比如中国革命博物馆所藏的安徽凤阳小岗村1979年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由于纸张过于洁白崭新,引起了很多人的怀疑。据当事人的回忆和专家的考证,这只是事后为拍摄纪录片所需而补做的复制件,内容与原件也很不相同。除了文字材料外,照片也可以篡改。早在清末摄影术传入之初,就有伪造照片之举了。当年袁世凯为打击政敌岑春煊,知道慈禧平素最痛恨康有为、梁启超,于是贿赂照相师拼接了一帧岑与康、梁的合影秘呈慈禧(事见刘成禺《洪宪纪事诗簿注》卷二)。另有一张流传甚广,并曾被各种学术著作收录的光绪帝与康、梁的合影,也已证明是拼接合成的。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后,于当年9月18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大会,在1976年11月出版的《人民画报》上,站成一排的国家领导人中间开了天窗,缺了四个人,无疑就是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了。当时的技术水平不高,让人一眼就看出了破绽,而现在用电脑合成,拼接丝毫不露痕迹,甚至可以无中生有,连专家都很难鉴别。几年前的美国大片《阿甘正传》中,有美国前总统肯尼迪会见阿甘的镜头,就是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合成的,画面天衣无缝,与新闻记录片无异,如果久远的历史年代之后,不明真相的后人信以为真,以此来研究美国历史,岂不是要大错特错了吗﹖
其次,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后人获取历史事实或数据可能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而对分析、判断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以前的历史学研究,很重要的一项是史料,做学问靠博闻强记,讲究“过目成诵”。据弟子回忆,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后,他还可以随便指出某句话在哪本书的第几页第几段中。有人说这真是了不得,这是了不得,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检索的手段会越来越便捷,光靠博闻强记,以后就没有什么优势了。今天研究秦汉史,除非刚从某个秦汉墓中出土,其他所有的史料都已公开了,大家都凭着这点史料,体现高下差异的就是见解。在大家习以为常的史料里发现新的问题,这就是见解。而近现代史就不同,有人手里掌握了某要人的日记稿本,别人就无法看到。像这样的优势,今后不能说没有,但是会越来越少。
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曾经总结治学的教训,说“言有易,言无难”,意思是说一件事情“有”很容易,只要发现一条材料就可以这样讲,只要这条材料不是出于后人伪托,就绝对不会错。但如果要说“没有”,就不能那么轻易下断言了。中国历代典籍那么多,万一在某本不被注意的书中发现有一则记载,以前的一切结论都要被推翻了。比如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历史”一词最早出现在《南齐书》中,不久前才发现《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就已有该词。
但是,随着古籍电子化的进行,今后所有的存世古籍都会被输入电脑,几秒钟内就可以将全部古籍检索一遍,且绝对不会有所遗漏。在这种情况下,言“无”也会变得很容易。如《四库全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合作出版光盘版,在电脑上查一个词在《四库全书》中的出现情况一般用不了一分钟。但由于《四库全书》在修纂过程中,许多书籍收入时,其中不利于清政府的记载都遭到了篡改,甚至面目全非,另外由于抄手的原因,誉抄时也存在不少脱漏、讹误、衍文,所以对于大部分古籍而言,四库本绝非什么好的版本,因此在引用时,务必要找到更好的版本来核对。台湾“中央研究院”早在1984年就启动“汉籍全文资料库计划”,目前已涵盖了二十五史、十三经注疏、先秦两汉诸子、佛藏、唐以前史籍文献、台湾方志档案等,是现今最完备的中文古籍电子资料库(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都在计划将所有汉文传世典籍数字化,到那时,所有人面对着共同的知识、共同的信息,研究水平的高下就靠理解和分析能力、创造性来体现,而不是像今天仍然存在的那样,靠记忆、靠知识,甚至靠垄断某些材料!
(摘自《
历史学是什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版,定价:18.00元。社址:北京海淀中关村北京大学校内,邮编:100871)
来源:《书摘》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内容
走出庐山——《历史学是什么》 (2002.09.19 8:59:26)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