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汤一介:以中国文化审视西方哲学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汤一介:以中国文化审视西方哲学
——访《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丛书主编汤一介
王坤宁
2003-06-06 10:16:28  来源: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汤一介教授主编的《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丛书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第一次系统、全方位、完整地展示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的百年历程。张岱年先生称丛书是“一项贯通中西哲学视野的难得的学术工程”,季羡林先生则称“这套书是知时节的好雨”。本报记者就丛书有关意旨专访了汤一介先生。

 记者:汤先生,我们知道您的学术方向主要是中国传统哲学,而这套丛书的内容应该是关于西方哲学的。您为什么会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西方哲学东渐的过程中一直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参与。

 汤一介:我一直比较关注两方面的中国哲学问题,一是中国传统道家、道教哲学,一是中国现代哲学,而与西方哲学之间的冲突、对话和融合,无疑是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我一直以为,从哲学的角度来系统整理西学东渐问题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学术工作,我的博士生当中,有一些博士论文就是专门研究这方面问题的。

 我要纠正你一下,这套丛书不是单纯关于“西方哲学”的,而是关于“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也就是说,它是“中国视野”下的“西方哲学传播史”。同时,西方哲学的输入不可能完全是一个原样照搬的过程。输入什么样的哲学,如何翻译和理解西方哲学,如何吸收西方哲学,都涉及一个“输入主体”的“立场”和“视野”的问题。“拿来”的过程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在西方哲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本土文化的视野和立场肯定会起作用,这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而从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来看,是不能没有“全球化意识”的观照的。二战后,整个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如果再孤立地、盲目地提倡传统文化,很可能使我们游离于世界文化发展之外。当然,我们要考虑我们自己的文化特点,因为我们是多元中的一元,这是没问题的。可这种考虑必须在全球文化的背景下,否则,我们就自己封闭了自己。

 记者:丛书每本大都以哲学流派命名,如《实用主义在中国》,《分析哲学在中国》等,同时又有《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导论》和《中国本土视野下的西方哲学》。如此内容设计出于何种考虑?

 汤一介:丛书希望能把20世纪百年来中国哲学在西方哲学的冲击下,如何创立、冲突、发展及其走向,作一较客观描述、评论和展望。我们是想做出一个尽可能完整的东西。我们是按照西方主要哲学流派分卷,每卷专门写一个哲学流派传人中国的百年史。为了完整起见,我们又加上了导论卷即《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导论》,以及总结卷即《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哲学》。整套丛书又可以当作一本大书来看,即《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除了正史部分以外,我们还要做相关文献资料汇编。

 记者:编撰这样一套原创性学术丛书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出版者、作者是如何合作的?

 汤一介:确实很不容易。丛书从策划、组稿到推出花了有四五年时间。好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此全力支持,他们对各项工作都高标准、严要求,出版社下定决心想把它做成学术精品。可以说丛书作者均是国内相关领域有相当研究地位的优秀中青年学者:一套书集中如此一批具有相当专业水准的中青年学者队伍,实不多见。丛书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重点项目,出版社为此集中了最优秀的工作力量,对丛书在正文格式、学术规范、编校质量、版式、装帧等各方面都精益求精,力求把它做成学术精品。功夫不负有心人,书出来以后,大家看了都很满意。我作为主编,主要只是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我想,如果创作者和出版单位都能以一种认真探索、精益求精的心态,而非急功近利、浮躁求成的心态去工作的话,我们肯定会看到更多的文化学术精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6.4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