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唤醒读者“公共关怀”情结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唤醒读者“公共关怀”情结
陈香
2003-06-18 13:58:55  来源:  
 
 

 

 
  《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2003年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5月
 



 人文精神关怀一定只是学术工作者的专有领地吗?为什么没有一种公共关怀的学术,让大众也可以直面生存的真相,运用理性,时时保持一种警惕和清醒?

 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领域的灾难让更多的知识分子直面这个问题。执意“为时代提供当下的声音,对当前问题多一些理性的回应”的《大学学术讲演录》(2003年版)以“公共关怀”的姿态登场,话题直指中国农村的前途、后发优势与劣势、制约中国思想学术界的几个问题、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与社会发展诸问题、当前文学的困境与突破等时下最敏感的问题。5月中旬发书,6月初首印8000册即已脱销,销售数字表明了读者对该书的热情回应。

 正如北京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所言,一个离开自己专业领域就无话可说的知识分子是狭隘的;对人类的根本问题、当下境遇完全不置一辞的学术是闭塞的;而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对所处时代的生存现实失去了热情,对身边的事物视若无睹,其学术存在的合法性也是可疑的。所以,时代需要知识分子以自己清醒的、批判性的声音重新把公众生活拉回真实,获得对社会和对自己的生存现实的反思能力。人文学者应该是一个“公众知识分子”而非纯粹专业学者,应该借助现代传媒发生作用,通过自己的工作把更广大的人文关怀导入公共领域。

 “即使纯粹学术性质的讨论也应该直指当下。”这或者就是《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在蔚然成风的讲座类图书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3.6.18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