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英语写作不易 却非高不可攀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英语写作不易 却非高不可攀
——写在外研社《中学生英语作文评改》出版发行之际
郭棲庆(北京外国语大学)
2003-08-27 10:09:17 来源: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在外语学习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语言基本功的不同侧面,它们各有特点,相辅相成,英语学习也不例外。一般说来,听、读是学习者接触语言知识、了解熟悉异域文化的主要途径,是输入;说、写则是学习者体验实践所学知识、锤炼提高语言技能的主要手段,是输出,或可称为在另一层面上的输入。听、读有精听、精读、泛听、泛读之分,有的须细嚼慢咽,推敲分析,梳理归纳,目的是得其要领,取其精髓;有的则只须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广泛涉猎,为的是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听、读是说、写的基础,是积累,读的少则无话可说、无语可写,听不懂则无法回应,无法沟通。说、写是听、读效果的检验,是实践。说、写功能互有差异,要求也不尽相同。说主要讲究的是反应敏捷,应对自如,语言流畅,表达清楚。写的关键则是结构完整,逻辑清楚,文字优美,表达准确。换句话说,说强调的是快、对,而写要求的则是精、美。应该说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功都重要,也都不易。相比之下,说、写更不易一些,说、写二者之中,写的难度又更大一些。对老师来说,教写作课不易,教好写作课更不易;对学生来说,写作文难,写好作文更难,写作能力基本功的提高最难见效。
中学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这一阶段学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日后大学阶段的学习质量乃至整个人生的质量。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是学生接触异国语言、品味异域风情的初次体验。新鲜感会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极高的学习热情,学习初期也会有较为明显的长进。对不少学生而言,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学习难度的增大,新鲜感就会逐渐被由学习上进步不大而产生的畏难情绪甚至对英语产生的畏惧感所取代。听、读进步速度的减慢会使学生觉得英语学习的道路绝非坦途,说的不畅又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挫折感,而最让学生有挫折感的是写作。想写的东西写不出,写出的东西连自己都觉得难登大雅之堂:篇章结构散乱,逻辑缺乏严谨,中心议题模糊,语言表达不清。
那么英语写作能力就无法提高了吗?当然不是。只要在听、说的过程中勤于动脑,用心体会,认真总结,在写作的实践中勤于动手,既注重向别人学习,又注重向自己学习,尤其要勇于向自己挑战,正视自己在英语写作中的毛病,善于从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中吸取营养,不断锤炼自己,持之以恒,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就绝非高不可攀。
“北外杯”全国中学生英文写作大赛为广大爱好英语学习,敢于登上全国中学生英语大舞台演练,乐于和全国中学生切磋英语写作技巧、交流英语写作心得的中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参赛者踊跃,达七千多人。我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参赛作文的评审工作,感触良多,受益匪浅。我为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而激动,为他们的参赛勇气而感动,为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准而欣喜,为我国中学英语教育的灿烂前景而兴奋。大赛共评出获奖作文83篇。《英语学习》的同仁们又对获奖作文精心梳理,编辑成书,出版了现在这个《中学生英语作文评改》集子。还请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的几位老师对这些获奖作文逐篇进行悉心批注和评点,使其优点突出明了,欠缺清晰了然,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可谓锦上添花。
这个集子所选83篇获奖作文,题材丰富多彩:人物、事件、景致、旅游,贴近中学生生活;写法各有招数:叙事、抒情、描写、议论,均有尝试;主题涵盖面广:亲情、友情、理想、现实,多有触及;文笔虽显幼稚,却也是白璧微瑕,可圈可点。北外英语系几位老师的精心评注可谓是画龙点睛、点石成金之笔,对学生定会大有裨益。
《中学生英语作文评改》是一面镜子,显现出了当代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现状,应该说总的说来是令人鼓舞的;它又是一面旗子,集子中的获奖作文是中学生英文作文的范文,亲切,真实,可学,可望,也可及。《中学生英语作文评改》给广大中学生和所有渴望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英语学习者的启示是:英语写作确实不易,却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潜心努力,勤于实践,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有可能做到,或许能做得更好。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2003.8.22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