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人大社张明领衔创作《五大增长极》:探索城市群发展规律 发现未来投资主线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人大社张明领衔创作《五大增长极》:探索城市群发展规律 发现未来投资主线
2021-05-25 16:26:15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从深圳特区到东北振兴计划,从西部大开发到长三角一体化,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一直都伴随着区域先行的特征。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中部三角、西三角是当前我国最富增长潜力的五个经济区域。

  社科院张明老师在新书《五大增长极》(订购)中对双循环格局下我国五大城市群的潜力和未来机遇进行了细致研究,描绘了或将引领我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雁阵”布局。

  “ 区域先行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策略之一。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很可能就是代表这五个核心区域的五个城市三角形。无论增长动力还是投资领域,市场与投资者都应该集中关注这五个城市三角形。

——张明

本书序言

  到平安证券工作之后,我试图把自己以往的研究心得,注入平安证券宏观团队的相关研究之中。这主要表现在,在常规性的研究报告(周报、月报、数据解读等)之外,我们试图做与同业不太一样的专题研究或深度研究。我们更加关注中长期趋势,试图以穿越短周期的视野去分析一些更重要的慢变量。

  中国经济发展一直伴随着区域先行的特征

  事实上,从2018年第二季度起,我就带着平安证券宏观团队,开始了新时代中国区域一体化的系列研究。之所以选择这个专题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如下考量:

  第一,区域先行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策略之一。“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继珠三角、长三角成功崛起之后,其他的区域发展概念(如京津冀一体化、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似乎都没有前两者那么成功。

  第二,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长期性停滞)、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将主要在国内,而如何实施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则可能成为政策的重中之重。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等概念的提出,背后都折射出区域一体化或区域联动的新思路。

  第三,从资源集约与市场趋势的角度来讲,中国政府都应该推进城市化而非城镇化。但在目前限制超大城市规模的政策已成定局的前提下,城市群的发展无疑是大势所趋。呈现在读者眼前的这本书,就是我们团队在上述系列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扩充、更新与完善之后的新成果。

  五大增长极

  在本书的研究中,我们选取了五个最具代表性也最富增长前景的区域,分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中部六省与西三角(成都、重庆、西安)。每一章都分析一个特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当前产业、优势劣势,也努力与发达国家特定区域对标,最后来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产业与投资领域。在全书结束部分,我们对上述五个区域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

  我们分析发现,其实在每个区域中,都有一个核心的城市三角形涌现出来。粤港澳湾区的核心三角是深圳、广州与佛山(东莞无疑是一颗遗珠),长三角的核心三角是上海、杭州与南京,京津冀的核心三角是北京、天津与雄安(当然,雄安的未来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中部六省的核心三角是武汉、郑州与合肥(长沙也是一颗遗珠),西三角的核心城市则是成都、重庆与西安(贵阳也是一颗遗珠)。有趣的是,在每个三角形中,三个城市之间也有分工。大致看来,都有一个金融中心、一个制造中心、一个研发中心。

  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很可能就是代表这五个核心区域的五个城市三角形。无论增长动力还是投资领域,市场与投资者都应该集中关注这五个城市三角形。例如,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即将发生趋势性转变的背景下,未来如果说房地产投资还有潜力的话,很可能就在我们框定的这15~20个城市里。而在一个城市三角形中,房价明显低于其他城市的,就很可能具有较大的房价上涨潜力。

  雁阵模式提供了发展的腾挪空间

  有经济学家认为,在东亚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雁阵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美国与日本是领头雁,中国与亚洲四小龙是第二梯队,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则是第三梯队。我们则认为,在未来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中,也存在新的国内雁阵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是领头雁,京津冀、中三角与西三角是第二梯队,全国其他区域则是第三梯队。这三个梯队在经济发展水平、优势资源与市场化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为知识扩散、产业转移与差异化发展战略提供了腾挪空间。

  在全球贸易投资体系日益碎片化、经济与金融全球化面临逆转威胁、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波诡云谲的环境下,这一新的国内雁阵模式使得中国经济不仅能够深度挖掘内部统一大市场的潜力,还能够更好地开展与其他国家、其他区域(例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全球产业链演进可能会出现区域化与本地化的新趋势,未来中国急需增强在东亚产业链的龙头与枢纽作用。再考虑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2020年底终于成功签署,这就意味着,未来在东亚区域可能形成以中、日、韩、澳、新为领头雁,以东盟较为发达成员国为第二梯队,以东盟欠发达成员国为第三梯队的新的国际雁阵模式。国内国际双雁阵模式的塑造,有助于中国强化自己在全球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并实现“以内促外”式的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互动。
 
  我们期望本书能够推动学界、市场与政策制定者更加关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事实上,在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趋势性下降、增长效率持续低迷、全球经济尚未摆脱长期性停滞、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的背景下,重新激活中国的新一轮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中西部经济与东部经济更好地融合,消除区域之间的各种有形无形壁垒,锻造交易成本更为低廉的全国大市场,既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保障,也是进一步焕发消费引擎活力、推动消费持续升级的重要举措。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到,能够找到一帮志同道合、彼此信赖的朋友与同事,工作时戮力同心、相互扶持,闲暇时喝点小酒并相互交流,这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工作环境。其实,这也是我在平安证券工作的直接体会。

专家推荐

  《五大增长极》(订购)描绘了中国都市圈和城市群各具特色、相关竞争、依次发展的图景,对中国都市圈、城市群发展内在规律和相关改革开放发展政策进行了积极探索,期待这些研究成果能对社会各界读者有所启发,令大家共同发掘和分享新时期都市圈、城市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

——刘世锦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本书提出区域一体化需要通过市场一体化、要素一体化乃至制度一体化来加强,这正是基于作者对我国国情和未来发展格局的深刻认识得出的。书中对标典型的国际城市群,对国内五大城市群进行了细致研究,揭示五大增长极或将引领未来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雁阵”布局。

——盛松成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

  对比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以城市群为主要增长极的城市化进程,是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巨大内需潜力之所在;而通过城市群发展带动的包容性的城市化进程,来培育更大规模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同样是中国双循环格局形成的关键之一。正由于此,本书关于城市群的探讨在当前无疑颇具现实的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巴曙松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

  本书深入探讨了增长和发展、发展极和区域均衡发展等重大问题,富有洞见地提出了以创新加金融的大湾区、均衡加开放的长三角、雄安新局下的京津冀、高铁重塑的中三角及差异化发展的西三角这五大增长极概念,并将增长极的远景置于双循环的新格局之中进行解读,值得一读。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张明团队敏锐地观察到中国经济版图出现的一个巨大变化,那就是都市圈在中国各地的崛起。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一个投资组合的话,那么,在全球化如火如荼的年代,我们“超配”了沿海地区,但在全球化退潮、双循环战略启动的背景下,沿海和内地的都市圈将齐头并进。深入分析这一重大变化趋势,有助于我们在未来十年内更好地找到投资的主线、创业的机会。

——何帆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变量》作者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大城市群集聚,是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顺应该规律,从各地客观条件出发,面向现代化对我国发展的空间格局进行谋划和安排,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所有关心中国未来发展空间格局的企业家和学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启示。

——刘培林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关于本书

  在双循环格局下,为寻求国内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中部六省、西三角,是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富增长潜力的五个经济区域。本书深入分析这五个经济区域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政策环境,并将它们对标国际上有相似特征的成功城市群,以借鉴先进经验,探讨五个区域经济体未来的发展路径、产业布局及投资机遇,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锻造交易成本更加低廉的全国大市场。

  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是解决大城市病、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扩大投资和消费的必然选择,本书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描绘了我国基于城市群战略的未来发展新图景。

关于作者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魏伟,经济学博士,平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策略分析师,风控委员会委员,策略配置、固定收益、金融及金融科技研究领域负责人。历任平安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首席宏观分析师。拥有12年证券投资研究经验,对宏观经济、资产配置、市场策略等方面有深入研究。

  陈骁,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硕士、金融学在读博士,平安证券首席前瞻性产业分析师,7年证券投资研究从业经验,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改革政策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曾获第9届中国证券业分析师金牛奖之“2018最具价值金牛分析师”称号。

编辑推荐

  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一直都伴随着区域经济的特征。从最初的深圳特区,到西部大开发,再到东北振兴计划,这些具有时代印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我国区域的协同发展、挖掘经济增长潜力起到了推动作用。

  今天,在双循环格局下,为打造更为畅通的国内市场,为解决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大城市病、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城市群的建设成为必然的选项。这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描绘了以京津雄、粤港澳、长三角、中三角、西三角五大城市群为特征的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预测这些区域的未来产业优势、投资机遇、发展前景。本书也揭示了城市群、都市圈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学术研究、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