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大学出版社《解码广告:广告的意识形态与含义》(订购)
一旦幼儿跨过了想象界和象征界的边际,他就回不去了。理想化自我中虚构的完整性被打破了,主体依然会被其幻影困扰。
拉康称之为自我理想化,暗示着自我希望恢复先前的完整性,同时又矛盾地想要一并拥有新的社会身份和旧的完整性。 当主体进入语言领域,也就是象征界,与镜像融为一体的欲望再也不可能实现,因为此时形象已经变成了象征性的表现,因此无法与其指称对象重新调和。 广告通过将我们构建为交换过程中的一件物品来异化我们的身份,这个交换过程必须由我们自己实现,因此挪用了我们的形象,这个形象将我们自己的“价值”还给我们。
被塑造的自我
在这个语境下,“永远失落的事物”是本可以完美呈现的自己。镜子完成了这个呈现,同时又将你从中分离,这点明显展现在下一个广告中:

A32
这个镜中形象分割了你、“不满意你的皮肤”以及在广告的镜子中你完美的皮肤状态:你的皮肤冲你微笑,这体现了你和你的皮肤之间的差距。这就是镜像中物体的状态:你的皮肤被分离出去;但与此同时,因为在“你的”镜子右下角照片上的人不是你,所以广告又强调了其实镜中形象就是你——照片中的男人正是你希望吸引的“他者”。在现实中这些照片和“你的皮肤冲你微笑”同样与你割裂。但通过在画面中展现镜子,你的立场必定等同于正在看镜子的女孩;你在广告前的空间被其本身结构挪用了。同时,像这样将你放在镜子前,可以让你融入镜中的物化世界,因为尽管事实上她是他者,我们的空间位置却意味着我们理论上可以与她合并。 A32中,你的皮肤被镜子分割到你之外,成了客体,下一个广告A33则展现了这种分割导致的结果;你和你的皮肤竟然发生了冲突。你身体的表层被排除在“你”之外,在A32中表现为完美微笑着的你,在A33中却成了你的敌人。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广告中的女人都平视着你——她像你自己的影子一样直直地盯着你。

A33
A33:这里想表达的是你的皮肤可能会“让你失望”,说明它被看作与“你”分离的东西。你和图中女人依然有差别,因为你如她所说在担心你的皮肤会不会让你失望,而她的皮肤显然完美无缺。留意她拿着一张镜子,但没有在看。她直接看向观众:所以这让我们想起了镜像关系,但鉴于站在广告前的是我们,我们就取代了“她”和“我们”之间隐形的镜子。 这两个“镜子”广告直指你的脸和皮肤,这不是巧合。这是生产商从字面意义上挪用了你。他们的产品可以用薄薄的一层化学面膜覆盖你:你在镜中看到的表面同样可能是“他们的”,而不是“你的”,例如A32中是安妮·弗兰西的“美丽面膜”。镜中你的外表、你的脸已经成为客体;所以它也很容易就成为制造商的财产——并被看作可以买卖的。所以我们的脸被镜子剥离(你看不见你自己的脸),它可以被完全剥夺,因为只有我们的脸出现在画面上,与我们保持距离时,我们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脸;在接下来的广告中,我们的脸不再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的一部分,而变成了产品的一部分,并被我们买回来重塑自己。 这暗示着我们可以和我们被挪用的形象重新获得统一;我们的脸永远是镜中的他者,但又确实属于我们,所以为什么这些脸不能成为“我们的”?

A34
A34:脸是系列的一部分:“科蒂系列精致面颊”告诉我们它是为他人拥有的。它成为了艺术品:换句话说就是客体。它成了一种事物,被归于其同类,而不是与人或是身体联系在一起。

A35
A35:在A34中,脸被看作一件艺术品,照片的纹理被处理得像油画作品。但在A35中,整张脸的物质本质,意味着它也一点一点地变成了客体:“被画上去的嘴。”

A36
A36:这里,眼睛是脸上被特别塑造的部分。这里的关键词是“塑造”:露华浓塑造了你的脸——简单地让它成为“这张”脸,或者任何脸。这是一件产品;露华浓实际上只是制作化妆品,但化妆品被等同于脸。眼睛被重点强调:这张脸加上这双完美的眼睛。量词在这里突出强调了这张脸的物质性;三张小图表明这张脸确实是可以量产的。这些小图中的眼影颜色各异,脸却一模一样。这表明脸仅仅是个傀儡,只是为眼影色号提供展示场地。此外还需看到,这双完美的眼睛并不直视着你:视线穿透了你。这里,脸和眼睛与我们分离到底,被看作客体,甚至没有通过对视和我们产生一点点关联。
鉴于广告宣称你的某部分是与你相分割的客体,为了重获这些“失去的部分”,你必须购买他们的产品,用来在你自己的“备用器官”上重塑自己,变成某种“人像拼图”。地铁电梯上有个男装广告,上面是“适用于你所有生活”的衣服精选和全套配备,这被描述为“标配生活方式”。这种——标配生活方式——正是广告明确提供给我们的。通过购买具有特定“形象”的产品,我们塑造了自己:我们的性格、我们的品质,甚至我们的过去和未来。这是一项相当存在主义的概念:存在主义在意识形态中非常重要,因为它让异化的现代生活具备了哲学上的必然性。萨特在早年生活中说过,“我不停塑造自己:我既是送礼者,又是礼物本身”他在此描绘的自身成长经历是广告和消费主义最为异化的方面之一。我们既是产品又是消费者:我们消费,购买产品,但我们又是产品。所以通过购买的行为,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自己的作品:这是我们通过购买产品树立起的不同自我形象的拼图。我们变成了塑造面颊、双眼和生活方式的艺术家。

A37
A37:这幅广告中蕴含的自我艺术性触目惊心。“你的生活总的来说”是一件作品,是被制作出来的东西;就像艺术创作的小说,它可以“谱上曲子”。这句话非常有揭示性:它将人们的生活展现为一部不断放映的电影,音轨就是你的生活记录。广告商的这两句话中另外隐含了可怕的终结暗示:“你获得了完整的生活”——这就结束了,完成了。它再不改变。下一步,同样是静止和终结,因为这仅仅用于与“谱上曲子”的第一步并列。 给设定好的生活谱上曲子,使生活本身成为一种可以买到的人工制品。
本文节选自南京大学出版社《解码广告:广告的意识形态与含义》,选文有删改。(订购)
来源:南京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