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推荐10种好书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推荐10种好书
2022-04-25 10:17:10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诚如俞平伯所言:“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然而,读些什么书?有些什么书?日常以读书为业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特为您推荐10种好书,分别是:《作为实践的文化》《忧郁的热带》《欲望的演化:人类的择偶策略》《习得性无助》《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新媒体用户研究》《交往在云端》《影响的焦虑》《何为真正生活》《马丁·路德·金自传》。在这个春天,一起阅读吧!

作为实践的文化》(订购

齐格蒙特·鲍曼

文化研究与社会理论领域经典之作

全新再版

  在《作为实践的文化》中,鲍曼尝试对文化的意义进行分类,他区分了作为概念的文化、作为结构的文化和作为实践的文化,并分析了“文化”这一概念在各类情境下的不同用法。对于鲍曼来说,文化是人类互动中一个不断变化的方面,它必须作为人类生活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来被理解与研究。

  鲍曼认为,文化是内在矛盾的。因此,文化既是失序的能动者,也是秩序的工具;既会陈旧过时,也会永垂不朽;文化的运转并不在于保存自身,而在于确保进一步实验和变革的条件。

  本书是文化研究和社会理论领域的经典之作,也展示了社会学大师鲍曼思想发展的关键环节。鲍曼自己认为,在他的著作中,这是第一部探索一种新的社会理论而非谬误的作品。

忧郁的热带》(订购

著名人类学家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经典民族志

“一部为所有游记敲响丧钟的游记”

  《忧郁的热带》是一本自传。作者在青年时期,曾实地走访了亚马孙河流域与巴西高地森林。本书记载了作者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原始部落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

欲望的演化:人类的择偶策略》(订购

进化心理学领域集大成者

戴维·巴斯关于人类择偶策略的经典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爱与被爱,但为什么我们最珍视的爱情关系中会有如此多的冲突与矛盾?

  《欲望的演化:人类的择偶策略》(最新修订版)基于众多关于择偶的科学研究,利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择偶行为案例,揭示了人类的择偶策略渗透进了每个人的行为之中。在巴斯看来,这些策略既塑造了女性之间的地位等级,也助长了男性的性背叛。它们既以爱之名义让恋人们激情相拥,又用嫉妒的怒火和残忍的背叛让恋人们黯然分手。总之,人类的性心理根深蒂固于社会行为的结构之中,其外表既光辉闪亮又令人不安。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大自然中存在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那就是:进化。

习得性无助》(订购

积极心理学之父

马丁·塞利格曼经典之作

  《习得性无助》为塞利格曼学术思想的奠基性著作,或者说成名作。塞利格曼在学习-控制的范式下将来自许多不同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卓越的整合,其结果令人赞叹。书中呈现了一个非常具有创造性的习得性无助理论,并阐述了抑郁、焦虑、童年失败、心理治疗、正常发展、课堂行为、贫困、制度化等多种现象的控制结构的潜在重要性,集中体现了作者作为一名心理学家的生命关怀使命。

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订购

荣获“世界教育联合会图书奖”

颠覆传统教育理念

帮助下一代成为比我们更了不起的人

  《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汇集了作者30余年自我理论研究之精华,提出了真正实现个体自身价值的核心因素,并给出了可操作性的教育建议。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套自己的信念系统(即自我理论)来建构世界和解释经验,从而在相同的情境中展现出不同的思考、感受和行动。有两种持不同自我理论的人:实体论者和增长论者。实体论者的自我理论中仅包含内在的、固定的、静止的自我和世界,增长论者的自我理论则指向一个动态的自我和世界。受实体论与表现目标支配的人,需要一次又一次逃避风险,以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而受增长论与学习目标驱动的人则会逐渐积累各种有益的知识与技能,不管努力的结果如何,始终持有坚定的信念与热情。

  作者主张,教育者要努力使学生获得一种信念系统:努力是被期待与享受的事情,而挫败是有教育意义和挑战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

新媒体用户研究》(订购

彭兰教授力作

观照新媒体时代的人

探究人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新媒体作用下人与人的关系

  《新媒体用户研究》关照新媒体时代的人,探究人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新媒体作用下人与人的关系。

  全书从三个关键视角来观察新媒体时代的用户:其一,节点化的用户。作者将新媒体用户视作新媒体的传播、社交关系、服务这三种网络的节点,以此洞察新媒体时代传播的新意涵以及社会关系的重塑。其二,媒介化生存的人。移动时代新媒体用户的数字化生存,也是一种典型的“媒介化”生存,媒介与现实生活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映照、相互生成的关系。理解这些新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新媒体时代的人。其三,赛博格化的人。正在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在促成人的“赛博格”化,也使得人-机关系成为未来重要的传播关系。

  人既是新媒体的用户,也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更是复杂的生命体。《新媒体用户研究》既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察视角,更呈现出面向未来的研究意识。

交往在云端》(订购

一部关于数字时代人际关系的

批判性思考框架

  互联网和移动电话颠覆了我们对于自身和人际关系的许多传统认知。说起它们对生活的影响,我们既焦虑、又兴奋。在《交往在云端》中,南希·拜厄姆为数字媒体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批判性的思考框架。本书并没有太多劝诫性的寓言故事,而是以研究数据为基础,帮助读者理解日常关系中的这些重要变化。

  《交往在云端》将学术研究和生活实例相结合,回答了类似下面这样的问题:中介化互动可以是温情和私人化的吗?人们在线上会撒谎吗?在线上建立的关系可靠吗?数字媒体会破坏我们的其他关系吗?整体而言,本书强调,只有理解了数字媒体的特质,以及发展、使用它们的社会语境与人际情景,这些问题才能得到解答。

  《交往在云端》反映了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明确了新媒体带给我们的困扰,同时也指出我们当下对于新媒体的评价与历史上关于早期通信技术的讨论其实并无两样。书中讨论了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中介化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发展社区和社交网络,又如何去建立线上的新关系、维系线下的旧关系。

  对于媒体研究、传播学、社会学的学生和学者,以及那些希望更加了解数字媒体和日常生活关系的人们来说,《交往在云端》应该列入必读书目之中。

影响的焦虑》(订购

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

极富影响力的理论经典

  自1973年首次出版以来,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已经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通过对浪漫主义诗人的深刻研究,布鲁姆提出了他对诗人和前驱诗人之间关系的核心观点。他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对前驱作品的强力误读,他的这一理论对文学批评和后结构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文学研究者而言,这本书仍然是关于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

  全书以生动的个人风格创作而成,以具体的案例和广征博引为基础,坚持认为影响的焦虑是无法回避的——无论是诗人还是负责任的读者和评论家。布鲁姆为第二版撰写的前言围绕莎士比亚和克里斯托弗·马洛,探讨了他本人思想的起源,以及该书对过去25年来文学批评的持续影响。

  本书为新一代的学者、学生和非文学专业的读者们提供了又一本广受欢迎的布鲁姆正典。

何为真正生活》(订购

法国著名思想家阿兰·巴迪欧

与年轻人对话,畅谈“何为真正生活”

  哲学家如何理解青年?

  又如何理解“真正的生活”?

  青年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还是是人生中一段不堪回首的时光?而你,会选择在彼时燃烧生命,还是构筑人生?

  如果可以,79岁时的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会对年轻人说些什么?也许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谈起更引人深思。在这本语出兰波“真正的生活”的作品中,阿兰·巴迪欧指出,“真生的生活并非不存在。或者说,它并非完全不存在”。

  全书是两本演讲的小册子《何为真正生活》和《我了解你们如此之多……》的合集,所论述的主题也一以贯之,他的演讲和论述对青年、对现代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充满思想启迪。

马丁·路德·金自传》(订购

马丁·路德·金传奇一生

斯坦福大学著名历史学家

克莱伯恩·卡森倾力编著

  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家克莱伯恩·卡森博士于1985年受马丁·路德·金的家人之邀,主持“马丁·路德·金博士文稿项目”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卡森博士用马丁·路德·金自己的语言,为他编纂成了这部历史性自传。马丁·路德·金是一名纯良友善、勤学好问的学生,从小就勇敢反抗种族隔离制度;是一位勇于献身的年轻牧师,时时拷问着自己信仰的深度,探索着人类智慧的极限;是一位满怀爱意的丈夫兼父亲,努力寻求家庭生活与日益增加的公众事务之间的平衡;更是一位深思远虑、享有世界声誉的领袖人物,世界各地人民的平等愿景让他时刻激情昂扬。

  《马丁·路德·金自传》这部自传娓娓道来,洞见肺腑,反映了马丁·路德·金这位非凡人物宽广的胸襟、深刻的思想,以及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更涉及了往日很少被论及的马丁·路德·金对当今世界上最杰出、最富有争议的一些人物,如圣雄甘地、约翰·F. 肯尼迪、理查德·尼克松和马尔科姆·X的看法,非常值得一读。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