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1卷)》(订购)
董劭伟 秦飞 柴冰 主编
燕山大学出版社
编者按:秦皇岛,处古碣石之地,南襟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西望京津,可谓“京师屏翰,辽左咽喉”。特别是明末清初,军事地位迅速上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不管是在此任职的文官,如尤侗、宋琬、游智开等人,还是那些戎马倥偬却不废吟哦的武将,如戚继光、袁崇焕等人,都在秦皇岛地区留有诗作,这些诗作是秦皇岛地区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本文选取咏秦皇岛古诗三首及王红利先生所作的注释,并配以孙勇、潘磊、徐向君三位先生的书法作品,以飨读者。
山 海 关
(明)闵珪
幽冀东来第一关,襟澄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高下,明月寒潮共往还。
贡入梯航通异域,天开图画落尘寰。
老臣巡历瞻形胜,追想高皇创业艰。
注 释
1. 闵珪:字朝瑛,号孺山,浙江乌程县织里镇晟舍人,祖籍山东济宁。闵珪于明朝天顺八年(1464)登甲申科进士,授御史,出京巡按河南。成化六年(1470)擢拔为江西副使,再改为广东按察使。后来又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平定盗乱,升为广西按察使。明宪宗继位后,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后升刑部右侍郎,进右都御史。弘治七年(1494)以功迁南京刑部尚书,不久召为左都御史。弘治十一年加太子少保,弘治十三年为刑部尚书,正德六年(1511)十月卒。卒赠太保,谥庄懿。
2. 幽冀:幽州和冀州的并称。幽州和冀州皆为古九州之一,不同典籍关于九州的具体所指不同。

▲孙勇 书
3. 襟澄:胸襟沉静。
4. 远岫(xiù):远处的峰峦。
5. 寒潮:寒凉的潮水。
6. 往还:去和来。
7. 贡:献东西给上级,古代臣下或属国把物品进献给帝王。
8. 梯航:亦作“梯杭”。“梯山航海”的省语。比喻历经险阻的长途跋涉。
9. 异域:外国。
10. 天开图画:形容自然景色美好,如天生的画图。
11. 尘寰(huán):人世间。
12. 老臣:年老之臣的自称。这里是闵珪的自称。
13. 巡历:指巡行视察。
14. 形胜:山川壮阔优美。
15. 高皇:指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明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幼曾为僧,后投郭子兴的红巾军反元,子兴卒,受诸将拥戴,称吴王。灭元后即帝位而为明太祖,年号洪武,建都应天,卒谥高皇帝。
说 明
诗人首句点明山海关的形胜,依青山,襟沧海,所谓第一关是因为山海关在当时被视作明长城的东起点。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迤逦远去,蜿蜒盘旋,高低错落。长空皓月与大海潮水一样循环往复,永无止休。藩属国到京城朝贡多经山海关,山海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交通发达,有“扬帆直指”“四海咸通”之誉,“天开图画”是说山海关的景色优美如同一幅天生的画图。尾联即所谓卒章显志,点明作诗的缘由,自己身为老臣巡历至此,目睹山海关之海天壮丽,山川形胜,不禁回想起明太祖朱元璋当初开创大明江山之艰难。
秦总镇邀饮界岭正观楼得才字
(明)刘景耀
城头碣石郁崔嵬,倚槛春风塞外来。
三辅河山时对酒,九边烽火共登台。
秦皇岛上仙云散,姜女祠前新月回。
莫道书生无侠骨,毛锥元负佩刀才。
注 释
1. 秦总镇:秦翼明,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秦邦屏之子,明朝末年著名女将秦良玉之侄。崇祯三年(1630),后金皇太极率兵从蓟镇入关,永平四城失守,良玉与翼明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崇祯六年,参与收复永平四城,后秦翼明驻守京师。崇祯七年,流贼陷河南,秦翼明升任总兵官,督军赴讨,后因故被劾解官。崇祯十六年冬,朝廷有意起用秦翼明为四川总兵官,奈何因道路不通,命不达。
2. 刘景耀:号嵩曙,河南省河南府登封县(今河南省登封市)人,天启二年(1622)登进士。历任大城知县、兵部车驾司主事、郎中,升山东按察司佥事,备兵永平。适宦者高起潜监遵永军,威胁诸道臣如属吏,景耀抗礼长揖,旋上章争之,被降二级。崇祯十二年,担任佥都御史、山东巡抚。

▲潘磊 书
3. 界岭:即界岭口,位于今秦皇岛抚宁。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大将徐达率领燕山等卫屯军一万五千人修建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界岭口关是蓟镇最为重要的关隘,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界岭口为蓟镇“三十三关,此为最要”。
4. 碣石:碣,特立之石也。并非指昌黎碣石山。
5. 崔嵬:高峻、高大的样子。
6. 倚槛(jiàn):犹倚栏。
7. 塞外:通称长城以外我国北边地区。
8. 三辅:汉代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
9. 九边:本谓明代设在北方的九个边防重镇,后为边境的泛称。
10. 姜女祠:即姜女庙,又称“贞女祠”,为纪念孟姜女而修建,位于山海关东十三里的望夫石村北凤凰山上。建成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清代重修。1956年,被公布为河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 侠骨:勇敢、仗义助人的气魄。
12. 毛锥:毛笔的别称。因其形如锥,束毛而成,故名。这里代指文人。
13. 元:本来;向来;原来。
14. 佩刀才:即武将之才。
说 明
通过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分韵赋诗之作,秦翼明作为总兵官邀请诗人到界岭口宴饮,当时在宴会之上有人提议分韵赋诗,诗人分得“才”字,即作诗须以“才”字为韵脚。诗人登上界岭口的正观楼,楼上有巨石高耸,诗人斜倚栏杆,举目远眺,感受到塞外吹来的春风拂面,甚是惬意。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守区段,称为九边。每边设镇守(总兵官),谓之九边重镇。“庚戌之变”后,蓟州镇战略地位凸显,一跃成为九边最重。界岭口属蓟镇,担负着拱卫京师的重要职责。饮宴之事并不多见,在烽火狼烟之际大家共聚界岭口,恐怕也不单是为了饮酒取乐,而是为了共商御敌大计。颈联宕开一笔,看似写景,秦皇岛上云起云散,姜女祠前月圆月缺,实则有时间流逝之叹,更深一重的意思则传递出在这种看似平静的景色背后其实隐藏着的正是前线将士的日夜守卫,浴血奋战。因此尾联作结说,不要看轻我等书生,虽然平素手中握着的是一管毛笔,但是同样胸怀报国之志,杀敌之心。全诗洋溢着诗人心头的那份自信与豪情。
游 双 泉 寺
(清)辛大成
数年绝游迹,今复快登临。
一水清尘抱,层峦豁远心。
路穿高鸟外,杖入乱云深。
恨少惊人句,峰头恣啸吟。
注 释
1. 辛大成:字展亭,号萝村,又号达夫,先世山东蓬莱人,仕于直隶,遂占籍卢龙,寄居抚宁台头营。性沉静,嗜读书。清朝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授四川冕宁县令,施政有方。四十七年拟升会理州知州,因丁母忧,回籍守制。大成性情恬淡,喜爱出游,平生所历山水皆有题咏。
2. 双泉寺:初名隐泉庵,明崇祯初始建于秦皇岛抚宁天台山之巅,后移址于东麓,因寺内有泉,故得名。
3. 游迹:犹游踪。
4. 登临:登高望远。

▲徐向君 书
5. 尘抱:即尘襟,世俗的胸襟。
6. 层峦:重叠的山岭。
7. 远心:离散之心。
8. 惊人句:令人吃惊的佳句。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9. 恣(zì):放纵,无拘束。
10. 啸吟:犹啸歌,即长啸歌吟。
说 明
诗人首联说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有出游过了,这次游览双泉寺十分快意。颔联说双泉寺的风景宜人,可以豁人眼眸,一洗尘心。颈联说山势高耸,山路崎岖,自己拄杖行走山林,但见林壑幽深,高云舒卷。尾联是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很少有惊人的佳句,但面对双泉寺这样的美景还是忍不住想要长啸歌吟一番,当然,这只是诗人一种自谦的说法。
本篇内容出自燕山大学出版社《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1卷)》。
来源:燕山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