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杨闻宇在微信里留言:西北大学120周年校庆,出版了董丁诚老师(天水人)的“夜话”第三辑,你如有兴趣,就告诉我。杨老师一直很谦逊,他知道这本书我会感兴趣,却不勉强,还征询我的意见。
杨老师是陕西西安人。西安与天水之间,隔宝鸡,不远。他的老师董丁诚是天水人,我与董先生便是甘肃老乡。杨老师在原兰州军区工作时,主编过一本文学选集,编选我两篇随笔作品。二十余载岁月逝去,我们之间,不仅有师生情,也成忘年交。
杨老师推荐的作品,我必要第一时间读。读着,便不由随着作者的思绪进入我从未进入的“紫藤园”。
董丁诚先生19岁入西北大学读书,23岁毕业留校任教,朝晖夕阴,达66年之久。其间担任西北大学党委书记近10年。杨闻宇老师1964年进入西北大学就读时,董丁诚先生已在母校当了4年老师。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师生关系。
“夜话”,便是“悄悄话”;便是枕边书。唯此,才真,褪去一切浮华与虚伪,还真切与素雅来。讲述作家:1924年7月,鲁迅应邀前来,讲授《中国小说之历史的变迁》,鲁迅在陕停留29天。讲述柳青与西大:“柳青是西大前身西安临时大学一个半拉子学生”,后来写出了《创业史》。“西北大学作家群”中,群星熠熠,牛汉、雷抒雁、贾平凹、迟子建……但“更正”了诸多作家出自“西北大学作家班”的虚妄之言,如牛汉是20世纪40年代初外文系俄文专业的学生,雷抒雁是中文系67届学生,贾平凹是中文系75届学生,都比“作家班”成立早了许多。
实事求是,是一切学问的命。
杨闻宇也是西大优秀校友。老师撰文《军旅散文大家杨闻宇》言:“西大人中写散文的不少,但是论成绩,论作品的质和量,论写作态度的执着和坚守,杨闻宇无疑是最突出的。”老师还谦逊地写道:“其实我虽比杨闻宇早几年毕业,并未给他上过课,‘老师’不敢当,不过先后同学罢了。”
我便想,能在这样的大学读书,得遇这样的师友,于任何人而言,都是“幸甚至哉”的事。
“夜话”文章,非一蹴而就。已出版两辑,此为第三辑。自20世纪90年代,董先生以“千里青”为笔名,在《西北大学报》开设专栏,以随笔形式,采撷西大岁月里离散的沙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为一所始于1902年的老牌大学留下了宝贵的文化与精神财富。单是这责任之心与坚持之举,已足令很多人汗颜。
何以成大学?有大楼,有大师。大楼者,传播知识与文化的堂;大师者,堂之上的言者;还不够,言者下得堂来,与学生促膝而谈,与学生飞鸿千里,与学生遥忆当年……并以如椽健笔,书写风烟尘土,静水年芳,如此,心与心便贴得更近,大学气息经久不衰,大学文化源远流长。
一切浮华,是大学的致命伤。是大学的断魂草。
我真想去“紫藤园”看看,最好能见到董先生。我没问杨老师“紫藤园”是什么——应是一个园子,芳草萋萋;也花开,也花谢;有花的时候多,无花的时候少。一春一秋,一寒一暑,容纳120年西大人的心灵。
 《紫藤园夜话》(共三辑)(订购) 千里青 著 2022年7月出版
图书简介
本书以校园景致紫藤园为题,分三辑收录文章352篇。以清晰的历史逻辑、丰富的史料素材,将事实与情感、现实与理想、赞美与惋惜、回忆与展望、信心与希望融合在一起,讲述西北大学在建校、发展、教学、科研、管理、改革、人物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从多个侧面讲述西大多个时期令人难以忘怀的人事,颂扬西大人可歌可颂的嘉言懿行,彰显西大人“公诚”荣校报国的情怀和“勤朴”治学做人的传统,展示西大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作者简介
千里青,本名董丁诚,1937年农历3月出生于甘肃天水关子镇。196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曾讲授“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文心雕龙》研究”等多门课程,教授职称。曾担任西北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校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校友总会会长、中共陕西省委第八届委员。著作有《艺苑漫笔》《故园情思》《紫藤园夜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