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一书近日推出增订本。该书由李志军、尚增健主编,围绕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的主题, 从《管理世界》近年来刊发的相关论文中精选出28篇文章汇编而成。首印一经出版,很快售罄。
本书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历程与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成就与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性实践”为逻辑主线,集中反映了管理学和经济学界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和最新优秀成果,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多角度分析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全面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历程, 总结了在这一过程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和伟大成就。
增订本推出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获得好评。新华网、《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传媒图书商报》进行了宣传报道。为深化主题宣传教育学习,帮助读者了解本书内容,我们将陆续介绍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以飨读者。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增订本 (订购)
李志军 尚增健 主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22年10月出版
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历程与理论创新(一)
第一篇
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证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1
作者
张来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2
摘要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保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从13个方面突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3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优势;国家治理效能
4
主要章节
一、深刻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自觉
二、深刻认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增强制度自信
三、突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历程
1
作者
张来明 侯永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
摘要
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脱离了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民族命运,必须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展开了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化的思想和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的基本思想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迅速建立国家现代化的物质技术人才基础。1978年到党的十八大的基本思想是: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破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制约,迅速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十八大以来,党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未来,中国共产党将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丰富的思想菁华和实践真知。
3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思想
4
主要章节
一、导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迅速建立国家现代化的物质技术人才基础
三、1978年到党的十八大: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破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制约,迅速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五、结语: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思想将在现代化新征程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三篇
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在于增长的稳定性
1
作者
刘 伟 蔡志洲(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
2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增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改革开放前,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判断失误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增长起伏很大。改革开放后,我们以价格体系的改革为先导,探索市场化改革的道路,最终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实现并保持了长期、稳定的高速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和波动幅度不断减小,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在不断提高。中国无论在平抑经济周期还是抵御突发事件和外来冲击方面,都有更强的应对能力,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实现由高速经济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能力,这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关键词
经济增长;稳定性;通货膨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比较
4
主要章节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增长
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增长
三、经济增长与波动性的国际比较
四、增长与波动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格局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思想演进
1
作者
洪银兴(南京大学)
2
摘要
研究新中国党的经济发展思想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进的艰难历程,不仅可以发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渊源,而且可以深刻理解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的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本文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三个时代,从六个维度研究经济发展思想演进。第一,不同发展阶段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从而明确各阶段的根本任务;第二,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理念,从而产生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第三,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分析,从而产生不同的现代化路径;第四,不同发展阶段克服二元结构的路径分析,从而产生对农业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农业发展道路;第五,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调节方向分析,从而产生对经济发展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不同调节思路;第六,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格局分析,从而产生不同阶段国民经济的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发展格局。
3
关键词
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思想;演进
4
主要章节
一、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重大发展任务
二、发展理念及相应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基本路径
四、克服二元结构的农业现代化路径
五、经济发展的供给侧和需求侧调节机制
六、经济发展格局的演进
七、结论
第五篇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学维度
1
作者
洪银兴(南京大学)
2
摘要
本文从经济维度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提出、目标、道路、新征程的开启和制度基础,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经验与远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符合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要体现中国国情和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最终目标定位是赶超发达国家。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的独特创造,不仅需要准确把握这“四化”在新时代的新内容,还要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关注农村和后发展地区现代化的跨越,建立彰显优势联动的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高质量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导原则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脚点在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要求: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以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化的第一动力;三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以制度现代化为前提,需要推进市场现代化和政府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导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也将得到世界认同。
3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经济维度
4
主要章节
一、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探索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目标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
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高质量开启
五、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证
六、结束语
第六篇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挑战与路径
1
作者
韩保江 李志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2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协同推进; 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3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高质量发展; 实现路径
4
主要章节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探索与现实挑战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工作与实现路径
《管理世界》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的经济类管理类学术期刊。1985年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部门认定的学术期刊、“百强社科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定的学术期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期刊、优秀期刊;在我国三大社科期刊评价系统的评价中,居管理类学术期刊首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评价中,被誉为管理学唯一“顶级期刊”;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国内管理学期刊排名第一。2022年度《管理世界》复合影响因子为21.328,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5.148。2023年3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第十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暨期刊评价报告发布会,《管理世界》被评为管理学期刊中唯一的“顶级期刊”。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