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融通文理的不懈追求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融通文理的不懈追求
——北京大学出版社《文理交融——奔向21世纪的科学潮流》
张立
2003-11-26 14:40:41  来源:  
 


 早在上个世纪初,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在大学教育中“融通文理”。在21世纪的今天,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正日益交叉结合,科学技术与社会愈来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都说明:文理交融应当成为时代的潮流。

 北京大学孙小礼教授的新作《文理交融——奔向21世纪的科学潮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在这方面做了很有益的尝试。作者对文理交融的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作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认为在新世纪,我们应该把“融通文理”作为一种基本的观念贯彻到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之中。读一读这部著作,可以使我们对“融通文理”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也使我们更加感受到在新世纪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书中首先回顾了蔡元培先生在80多年前在北京大学播下了“融通文理”的种子,认为他倡导“融通文理”的思想意义深远。然后,作者从研究对象的交叉和研究方法的渗透等方面探讨和论述了以文理结合为特征的交叉科学时代必然会到来,并倡导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作者认为“科教兴国”中的“科”也包括社会科学,强调科学既是物质力量,也是精神力量。对于20世纪后半叶以来逐渐兴起的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及相关研究领域群,作者也进行了介绍,并指出我们的研究既要与国际接轨,更要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于可持续发展、质量问题、现代生活方式和数字信息资源等涉及诸多文理交叉学科的复杂问题,书中都作了详细的讨论。

 作为“融通文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书中用了较大的篇幅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哲学与科学的融合特别作了讨论。作者对研究自然与研究社会作了多方面比较,重点讨论了模型方法的运用以及科学实验与社会实践,还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对几对认识论范畴作了新的讨论。这些工作为在科学研究方法论方面“融通文理”作了有益的探索。

 书中始终强调这样一个总的观点:对于未来的社会发展,科学虽不是万能的,但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在人类社会中,科学技术从来不是孤立的、独自起作用的因素,必须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道德等诸种社会因素协同配合,才能显现出它的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3.11.26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内容
  • 科学与哲学:分兮合兮? (2003.07.10 10:00:02)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