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是第77个世界红十字日,每年的这一天国际红十字会及其在各国的分会都以各种形式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开展红十字运动研究和培养高素质的红十字人道工作者,创新推动红十字交叉学科建设,红十字国际学院组织专家、学者启动了红十字相关理论课题的研究,与苏州大学出版社合作,组织编写(译)出版“红十字交叉学科基础研究丛书”。目前第一辑《亨利·波默罗伊·戴维逊》《中国红十字运动简史》《人道伦理学:战争与灾害赈济的道德导引》《国际红十字运动讲义》《人道经济学:战争、灾害与全球援助市场》已经正式出版。
这套丛书既有利于总结百年红十字运动的经验和理论成果,也有利于红十字人道事业在实践和学科上形成相互促进的体系化和机制化发展;既是红十字运动研究者、人道教育工作者和红十字组织实务工作者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资料,也是红十字国际学院的教学参考书。

《亨利·波默罗伊·戴维逊》(订购)
[澳]梅兰妮·奥本海默,[澳]卡罗琳·柯林斯 著
陈阳 译
苏州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原是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成立100年之际为纪念其主要创始人亨利·波默罗伊·戴维逊先生而编印的。戴维逊先生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从没有上过大学的银行职员到获得美国八所高校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的银行家,从美国红十字会志愿者到国际联合会创始人和首任理事会主席,他在追逐人道主义梦想的道路上信念笃定、勇毅前行。全书共五章,分别是青年时期、银行家生涯、在战争中发现红十字的世界、红十字协会、去世及以后。

《中国红十字运动简史》(订购)
池子华 编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人道组织,中国红十字会历经了110多年的曲折过程,跨越了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本书以此为“纲”,纲举目张,讲述了中国红十字会从成立到兴起,再到不断发展的历史,着重描写了中国红十字会在战事救护、灾难救护、服务社会方面的主要成就,展现了中国红十字会本博爱襟怀,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在重大灾难救援、保护生命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道伦理学:战争与灾害赈济的道德导引》(订购)
[英]雨果·斯利姆 著
徐诗凌 译
苏州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完成了一次从哲学理论、伦理理念,到原则、规则、实务方法和具体工作情境的贯通,回应了一线人道工作者“人道主义原则是否及如何能落于实践”的困惑与焦灼。典型如人道行动的边界问题、专业化与志愿热情的矛盾、来自政治的压力、体系内的合作与竞争等,这些大伦理问题会在正文中一次次与理论和原则关联起来。

《国际红十字运动讲义》(订购)
刘选国 马强 编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国际红十字运动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战场救护,由瑞士人亨利·杜南倡议发起,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红十字组织。本书在系统介绍国际红十字运动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对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三大组成部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简称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简称国际联合会)、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简称国家红会)展开详述,并对与国际红十字运动发展息息相关的国际人道法、相关国际组织进行介绍,有助于读者了解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历史进程及未来发展,掌握开展人道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人道经济学:战争、灾害与全球援助市场》(订购)
[瑞士]吉勒·卡尔博尼耶 著
于丽颖 译
苏州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一个新兴的研究与实践领域——人道经济学,为定义与研究人道经济学进行了首次尝试,介绍了人道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探讨了如何建立韧性、稳定、“重建更好未来”等模式,有助于人道工作者、人道政策制定者、相关研究人员和对人道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更好地认识人道主义危机,激发人道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教育、讨论和反思。
来源:苏州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