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问题式学习课程:家长工作篇》(订购)
作者:池丽萍 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为“幼儿园问题式学习丛书“中的一本,丛书系统介绍了幼儿园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课程的整体架构、学习环境、PBL活动案例、教师研训及家长工作等。《幼儿园问题式学习课程:家长工作篇》一书详细介绍了PBL课程中的家长工作坊,PBL家长工作坊将PBL精神运用在家长工作中,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帮助家长深刻体会PBL课程的精髓与价值,转变家长育儿观念,有效提升PBL课程中家园合作的质量。
作者简介
池丽萍,深圳市苗圃工程教科硏专家,深圳市第十一幼儿园园长,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深圳市教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主持深圳市教育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广东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PBL在幼儿园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等多个课题,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多篇,出版专著一部,连续获广东省及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
精彩书摘
幼儿园问题式学习课程
在开展问题式学习家长工作坊时,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轻松、支持性的氛围。在计划、开展和结束后,教师都要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家长的积极参与与主动思考。在开展过程中,保持时间和内容的弹性有助于工作坊真正发挥其价值。各环节时间的把握有助于整场工作坊围绕核心问题高效进行,对于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丰富工作坊内容的呈现方式。
营造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
问题式学习课程十分重视环境氛围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开展家长工作坊时,同样应该注意环境的关系维度,营造支持性的整体气氛有助于家长们开放心态,和教师建立紧密的共同体关系,愿意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想法。工作坊的目的并不是要家长觉得他们在家中所做的是错的,需要经过工作坊来纠错,而是让大家互相分享、彼此学习,所以教师在开展工作坊的过程中不要把自己视作高高在上的专家,总是否定家长的做法,而是应该以分享、讨论、协商的态度与家长合作解决问题。
尊重家长意见,多种形式促进家长的积极参与和建构
家长工作坊的主体是家长,所以在计划、开展工作坊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家长的意见。工作坊主题的确定应该征求家长的意见,过程中应该积极促进家长的参与和建构,可以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分组讨论提高家长的参与度,还可以发挥家长的力量,邀请家长在相关内容上分享有益经验。
保持弹性
尽管教师需要在工作坊开始前制订活动计划,以保证开展的顺畅性和目标的解决,但是在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留白,不要将每一段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也不要将每一个活动的时间都精确到分秒。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持活动的弹性,根据实际开展情况进行调整,而不是完全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师觉得家长们能吸收更多的信息时,可以增加工作坊的内容。教师觉得家长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消化所吸收的信息和计划后续的安排时,可以针对单一主题来探讨。重点不是工作坊完整的开展,而是家长能通过工作坊真正建构问题解决的方案。
做好时间控制
工作坊以2~3小时作为计划的长度,但是并没有硬性规定每个工作坊进行时间的长短。教师牢记工作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助于决定将焦点放在哪些项目上。尽量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工作坊的一项活动上,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做总结,并让家长有足够时间来做后续的计划。小组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小组间走动,必要时提醒小组注意活动时间。
灵活运用各种信息网络技术
灵活运用各种信息网络技术,有助于教师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实现工作坊的目标。信息网络技术可以运用在家长工作坊的各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搜集相关资源,为工作坊做好充足的学习资源准备,提高工作坊内容的丰富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开展专题讲座,解决家长因为工作繁忙等不能到场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家长工作坊的拓展延伸活动,请家长在微信群等平台分享后续的家庭实践,了解工作坊的实践效果。
本文节选自《幼儿园问题式学习课程:家长工作篇》
作者:池丽萍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