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有真知方有灼见——读光明日报出版社《高端视角——两院院士纵论社会热点》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有真知方有灼见——读光明日报出版社《高端视角——两院院士纵论社会热点》
黄世衡
2004-12-02 09:42:27  来源: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央召开科学大会,中国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群情振奋的科学家们,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感召下,在各自领域潜心研究,奋力攻关,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令国内外瞩目的骄人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为了反映科学家们的业绩,倾听科学家们对国家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光明日报科技部适时地开辟了“院士论坛”栏目,来论的两院院士至今已数以百计。这些言之有物、持之有理的精粹短论,受到专家、政要、青年学生等广大读者的高度重视和热烈响应。现在光明日报科技部将几年来散见于报端的院士短论,辑成《高端视角——两院院士纵论社会热点》一书出版,使之一书在手,仿佛面聆百余位院士宏论,这实在是大得人心之举。
 我国的科学家,从来就是自觉地将自己的科学研究与国家的振兴、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的。对“科教兴国”,他们视为己任;对“依法制国”、“以德制国”,他们衷心拥护。因此,他们发表在“论坛”的文章的“视角”既有科学本身的,也有国计民生的,还有教育的,学风的。(编辑成书也因而分为“社会篇”、“教育篇”、“科技篇”、“治学篇”四部分。)这些方面的问题,有的我们有所感觉,但说不清楚,更说不深刻;有的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我们以为是如此这般,其实根本不是如此;有的我们一向懵懂,其实早该明白……读了院士们的文章,我们对此类问题,这才认识深刻了,知之甚详了,如梦初醒了,豁然开朗了。
 我们都知道我国地大物博,可是因为人口压力大,所以人均资源贫乏,人均能源消费低下。但具体贫乏、低下到何种程度,许多人大概都不甚了了。范维唐院士告诉我们:我国即使是资源最丰富的煤炭,人均资源也只有世界人均平均值的1/2,石油则只有1/10;人均商品能源消费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2,美国的1/10,人均生活用电则约为美国的2%。能源资源短缺,却浪费严重,能源经济效益很低,“每产生一万元的产值所消耗的能源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也远高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对此,作者和许多科学家都提出了多种对策。倪维斗院士指出,各种预测表明,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年人均能源消耗可达二千至三千公斤标准煤,为目前英、法等国的50%,而我国当时人口将达15~16亿,能源总消耗量将高达40亿吨标准煤以上,资源能否支撑?有多大缺口?用什么来弥补?环境容量能否“吃得消”这样庞大能源系统的排放?据此,倪院士恳切陈辞:“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简单模仿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用能方式,每个人必须意识到我们一定要探索中国人所应有的生活方式,十分珍惜各种资源,珍惜每一滴水,每一滴油,每一块煤。这是我们和我们子孙必须面对的一个巨大的、十分严肃的课题。”真是切中时弊,语重心长。
 “纳米”,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人们知道这是一项高科技,不少广告也相继跟进,这也是“纳米”,那也是“纳米”,吹得神乎其神。纳米科技涉及哪些领域?我国的纳米科学技术研究进行得怎样?师昌绪院士告诉我们:纳米科技涉及各个领域,最基本的有三个,即纳米材料科学技术,纳米电子学、光电子学及磁学,纳米医学和生物学。我国科学家对纳米科技较为敏感,开展此项研究已十余年,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政府也及时支持,但支持力度太小;研究涉及面不够广,组织也不够严密。师院士据此提出了几项措施,有关部门如能采纳实施,则我国纳米科学技术必能健康有序发展,在纳米科技将引导下一个工业革命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关村是中国的硅谷。”许多人都这么说。但是错了,沈绪榜院士提示我们:“没有硅,就不会有硅谷, 是硅最终造就了以芯片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产业。中关村不能成为中国的硅谷,原因……在于那里没有中国的硅片生产基地。……硅片是高科技发展的面包,高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硅片。所以我们也应该把我国的硅片生产基地建设得像美国的硅谷那样,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奇迹的源泉。”这个硅片生产基地怎样建设?从国外引进?不错,这样做风险小,容易立见成效,自己创新的东西不容易搞成功,往往有风险,“但是,”沈院士出语生动,“‘猫不会教老虎上树’,代表当代先进水平的芯片制造技术生产线是引进不来的,别人转让技术只是因为手里又有了更富有竞争力的新技术。”真可谓一语破的。有自知之明,有知人之明。接下去的话,则表现了沈院士和我国科学家们共有的自强和自立精神:“为了改变我国在芯片制造技术上总是落后先进国家一段距离的不利情况,只有靠自力更生赶上去,才会有可能建立在国际竞争中真正能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硅谷。”
 院士,是在其从事的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重大成果的科学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院士,可视为其那一领域的“状元”。院士之成为院士,成为“状元”,无一不是有崇高的理想,同时经过常人难以企及的艰苦奋斗而取得的。他们有这样的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奋斗历程,因而他们对科技界、对一些年轻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学风不能坐视,纷纷为文予以谴责,或以自己的艰苦研究经历和感受对之进行激励和规劝。且举王选院士的一番话:“近年来,浮夸、急功近利、希望通过各种渠道(例如媒体)快速成名,或千方百计走门路争取获奖等等风气,有所蔓延。……其实创业和真正取得成功是十分艰难的。……我从事电子出版系统项目研究的26年经历中,开头13年是逆境,十分艰难,但苦中有乐。例如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苦苦思索几个星期,睡眠很少,忽然在一天半夜想出一个妙招,难关迎刃而解……兴奋之情难以形容。所以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美,它给人带来的愉快就是最大的报酬;这也是一种高级享受。……从切身经历中我体会到,一个人的成就动机主要并不来源于金钱和荣誉,而在于对所从事工作价值的追求和来源于这项工作难度的巨大吸引力。”
 院士们的文章,无论是揭示各领域的过去、现状和展望未来,还是向国家及有关部门建言献策,都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都具有科学的发展观;院士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都具有真知灼见,具有科学的眼光;院士们的治学态度,都是严谨的扎实的,堪为科学界及其他各界人士尤其是年轻人的表率;就是院士们文章的文风,也是纯正的朴实的,也是与他们具有的科学态度相一致的。
 鉴于上述,《高端视角——两院院士纵论社会热点》一书,不但对于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施政决策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于广大读者扩大视野,认知事理,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培养科学精神,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黄世衡,中国作协会员,原《中国校园文学》主编(创始人)。已出版十余部小说(含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生活不相信祝福》曾获“五个一工程”奖。

来源: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