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西方哲学智慧”课程开发及教材建设探析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西方哲学智慧”课程开发及教材建设探析
张志伟 杨芸
2005-04-04 10:40:01  来源:  
 
 近些年来,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学校开设了人文素质课程,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人文情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西方哲学智慧”课程,即通过教授西方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的哲学素质,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自19世纪末西学东渐以来,中国大学所传授的知识大多数都是西方思想家和学者建立的思想和知识体系,所使用的概念绝大多数都来自西方哲学,而这些体系和概念如果离开了它们的源头——西方哲学,就难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把握西方哲学的精神、知识和研究方法,对学生专业的学习和整体素质提升是很有帮助的。例如,针对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加大历史哲学的分量,可以使他们开拓眼界,从更深刻的层次上反思历史、历史学和历史性的思维方式;针对数学专业的学生,适当增加数学哲学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数学思想史的兴趣和纯粹思辨的好奇。又如,结合“911事件”、伊拉克战争以及由此引发的文明和宗教冲突,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关系入手,介绍西方三大宗教之间的复杂纠葛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可以使学生从西方文化的整体角度深化对当今文明冲突的理解。
 但是,西方哲学素以艰深晦涩令普通读者望而却步,因此,该门人文素质课程的开设应致力于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讲授西方哲学的精神气质和思维方式,而不侧重知识的传授;致力于引导学生阅读思想性的著作,因为人文素质的熏陶最终是通过对经典的阅读和思考培养起来的。在教学手段上,该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Critical Thinking)、精细阅读(Close Reading)和清晰写作(Clear Writing)的能力(简称3C能力),提升学生的哲学素养和技能。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西方哲学素以思辨见长,以概念分析和论证推理为核心,务须通过哲学史和各个哲学专题让学生有明确深刻的把握;其次,该课程以启迪智慧为主,传授知识为辅,要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提炼出西方哲学的精华,避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再者,听课的学生是非哲学专业学生,平时对西方哲学接触甚少,而误解甚多,因此在准确讲授的同时,还要注意纠正他们的偏见和盲从。

 特色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人文素质课程,中国人民大学的“西方哲学智慧”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西方哲学专业课。为此,人大外国哲学教研室特别编写了《西方哲学智慧》(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智慧的探险——西方哲学史话》(韩东晖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两本教材,其中《西方哲学智慧》是该课程的主要教材,它在形式和内容上不同于国内其他西方哲学教材,不是按时间或人头线索撰写,而是按照西方哲学的主要问题和专题来写作,形式新颖,文笔生动,内容丰富,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国内图书市场上深受欢迎,已经重印四次,并列入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2004年获得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智慧的探险——西方哲学史话》是为了弥补学生对西方哲学史本身在知识上的不足而编写出版的。它侧重于从哲学史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博大精深的西方哲学发展史,侧重哲学史线索的勾勒,重要人物形象的描绘,以及重大事件的介绍,展现出人类思想精华的宏大景致,成为供普通读者阅读的西方哲学史的首选入门书。这两部教材目前在国内比较少见,影响较大,并为多所学校采用作为本科生素质教育教材。
 另外,多媒体形式也被广泛地运用到该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尤其是制作了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例如,在讲授古希腊哲学的时候,把古希腊灿烂的文化艺术作为背景,用艺术作品和人物的精美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进一步讲授其哲学思想。在讲授一些思辨性比较强的内容时,多媒体课件以各种图示形象地表达出推理的过程,使理解过程更为直接。与此同时,人大哲学系还建立了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网站,课程内容和教学课件全部上网,并提供了相关的音像资料,建立了相关的BBS讨论区,使师生能够及时地交流和互动。


来源:《现代教育报·教材周刊》2005-03-16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