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中国民间文艺学划时代转折的见证——荐华中师大版《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2年卷)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中国民间文艺学划时代转折的见证——荐华中师大版《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2年卷)
凡丁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中心
2005-08-19 16:32:15 来源:
2002年是中国民间文艺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年份。年初,一代民间文艺学大师、百岁老人钟敬文教授走完了他“吾侪肩负千秋业,无愧前人庇后人”的辉煌人生历程。有研究者用两句话来对比2002年与2001年民间文艺学界的变化与转折,即:如果说2001年的中国民间文艺学界的总体特征是“在困境中寻求突破,迅猛前行中潜伏着危机”的话,那么2002年则可以概括为“巨人逝去为一个时代画上句号,新人辈出学科在反思中悄然成长”。
刘守华、白庚胜主编的《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2年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正是中国民间文艺学划时代历史转折的一个见证。这一卷《年鉴》的第一编“钟敬文先生与中国民间文艺学”,收录了有关钟老生平及学术成就研究的资料和论文、回忆文章10篇,具体包括钟敬文先生的生平、著作年表,钟敬文的民间文艺学思想、民间叙事文学研究、神话学研究、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歌谣学建设,以及钟老与民间文学集成、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等。总结一代大师的学术遗产,有利于启迪未来的民间文艺学健康持续发展,并有所超越。
在2002年所发表的成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新人新论新发现如天边滚动的春雷,预示着民间文艺学新春的来到。这种新气象,首先表现为对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严峻反省,展现出更加历史的、辩证的学术思维,更加自觉的学科意识和更加开放成熟的学术胸怀。其次,在民间文艺学的破中有立、理论建设方面有所进步。比如,提出了关于中国史诗学研究转型的深层问题,引进了国外“口头程式”理论这一民间文学专业方法;歌谣学研究在沉寂多年后出现一些亮点,特别是对当代时政歌谣的关注与研究,显示出民间文艺学也是“当代之学”的学科魅力;而在民间叙事文学研究领域,传统的考据方法仍受到青睐,向更加扎实深入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一些论文涉及帛书、纬书、波斯文等过去较少利用的文献资料。此外,从多侧面多角度研究民间文学仍然是2002年的主旋律。运用民俗学田野调查方法,一些研究者发现新资料,提出了新问题;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民间艺术研究、台湾民间文艺学研究等等,亦有佳作面世;还有不少学者从考古学、民族学、比较文学等不同角度对民间文学作品的阐释与解读,对歌手、故事家的传承研究,对民间诗歌、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的艺术分析等,均有不俗的表现。与此同时,2002年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年鉴》2002年卷用5编(第2编—第6编)的篇幅分别载录了中国民间文艺学所取得的可喜成就。第2编“中国民间文艺学综论”收录论文4篇,论文摘要5篇。第3编“神话研究”,则先有一篇《2002年中国神话研究概述》统领全面,然后全文选登论文6篇,论文摘要9篇。第4编“诗史研究”,体例与上一编相同,分为概述、论文选载(4篇)和论文摘要(8篇)三个部分,点面结合,较全面反映了年度诗史研究的状况。第5编“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研究”、第6编“民间诗歌与民间艺术研究”,除了各自的年度研究“概述”外,分别选载论文7篇、6篇,论文摘要6篇、5篇。最后的第7编为“资料信息”,内容包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2002年大事记》、《全国高校民俗学(含民间文学)历年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索引》、《2002年中国民间文艺学论文索引》。这7编中,关于钟老的研究专栏,关于相关的学位论文索引,都是本卷新增加的,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诚如编者陈建宪教授所言,回首2002年的中国民间文艺学,虽然不能说是百花盛开的春天,但种子已经播下。《年鉴》记载播种,也将记载新的收获。相信新的2002年卷《年鉴》会与第一本《年鉴》(2001年卷)一样,引起中国民间文艺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的更广泛关注。2003年卷《年鉴》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2年卷》,刘守华、白庚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16开本,58万字,定价52.80元。)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