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适应教学是创新的前提——《货币金融学》主编殷孟波教授谈教材编写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适应教学是创新的前提——《货币金融学》主编殷孟波教授谈教材编写
2005-11-23 16:04:30  来源: 教材周刊第87期 
 
 货币银行学专业、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专业以后,从学科发展来看,专业的外延更加宽泛,内涵更加丰富多彩,更能体现现代金融发展的方向;从教学来看,原有的以银行机构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以及对国内和国际金融的划分已经不适应日益开放的金融国际化趋势。专业调整为金融学科发展营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前景,为金融教学提供了一个更高的操作平台。顺应这一变化,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将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货币银行学》调整为《货币金融学》。

 由《货币银行学》发展而来的《货币金融学》在内容上以金融的三大支柱:货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为主线展开,沿着货币→金融资产→金融市场运行→金融机构营运→宏观调控与监管→金融风险控制→金融发展与创新来设计课程体系。在结构上既注重金融运行的微观化和市场化,又注重金融控制的整体化与制度化。因此,我们将教材设计为五篇,除金融学的三大支柱:货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各构成一篇外,在书首设置了导言篇,这是考虑到在传授金融学主题内容之前,必须给学生一个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概览,同时在书的最后,还设置了金融发展篇,这是考虑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和创新是我国金融业的主旋律而做出的安排。

 除了结构上的调整外,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对教材内容的安排特别注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引进与本土化的关系。西方的许多金融理论是在总结成熟市场国家多年金融实践基础上的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同时西方教材在体系设计上也有其合理性和先进性,这都是本土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注意引进和吸收的;但是,考虑到国内外金融环境、金融制度的差异,完全引进原版教材不利于学生了解中国金融的现状。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注意本土化。该教材中大量涉及到的国内金融理论和实践就是本土化理念的体现。

 二是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货币金融学既是一门有着内在逻辑的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对实践有着很强指导性的实践学科。我们处理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做法是:系统介绍成熟理论的同时,描述国内外金融实践状况,特别是中国近年来的金融改革动态。

 三是处理好金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金融的过去是现在的基础,未来是现在的发展。我们编写教材,立足于现在,但同时也对过去进行回顾,这既是历史观的体现,也是让学生把握金融理论和实践演进脉络的需要;同时我们也注重对未来的前瞻性展望,教材中既介绍已经达成共识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又介绍正在行进中的中国金融改革问题。

 为适应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的教学及研究需要,该教材力求突出系统性、务实性、新颖性、相关性以及适度性五个特色。既系统反映货币金融学的既有成果,又立足于继承和发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并为讲授留有充分的余地;尽量克服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缺陷,更多地运用因素分析和实证方法写作;注意联系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克服以往学科设置的孤立性和封闭性,使之成为开放型的教材。

 来源:教材周刊第87期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