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说出了中华民族的“心里话”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说出了中华民族的“心里话”
作者: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 左 健
2006-09-05 11:19:21 来源: 南京大学出版社冯晓哲供稿2006.9.5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曾说:“千真万确,对一个民族来说,获得一个清晰表达的声音,产生一个悦耳地说出它的心里话的人,这是一件大事!”(转引自《中国思想史与思想家评传》第273页,中华书局2002年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少说出中华民族“心里话的人”,从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一直到孙中山,他们深沉的、蕴涵民族智慧的声音贯穿于中国2500年的历史空间。《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是匡亚明先生根据毛泽东1938年所提出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指示精神发起编撰的。作为目前“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丛书》的出版,是对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全面总结,也是在最大程度上记录了民族思想文化的声音,说出了民族的心里话。柯林武德曾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见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匡亚明先生是一位资深的革命家、教育家,也是一位不断追求、勤于思考的思想家。他认识到思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核心。匡亚明以“思想”作为《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的核心,并且对“思想”作了独特的、创造性的解读。在他那里,“思想”不光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思想,而是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教育、军事、文学、科技等全方位的领域所包含、所提炼的思想。思想家也包括两类,一类是比较传统的思想家、哲学家,另一类则是对思想文化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杰出人物:“主要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而历史事实也反复证明,凡是在各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敏锐思想的人。”(见《评传丛书•序》)他们的著作通常不多,有的作品也不是用哲学论述的形式加以表达,但他们确实具有丰富的思想,并且往往是创造性的思想。匡亚明对《丛书》的构想和对思想及思想家的定位,在思想史的研究方面,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也是一种创造和贡献。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的现实需要
目前,经济全球化正在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并且已经深刻地影响到我们现实的生活。然而,全球化的过程并不单纯是一种经济变革,而且还加速了文化的全球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本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西方国家十分重视文化以及文化产品的输出。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借助高科技手段,将他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以各种方式向世界各地传播,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在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流通的全球化进程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产业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民族文化是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不断累积凝聚的、共有共享的,并且形成十分完整体系的精神遗产。文化是民族团结、形成凝聚力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将起着愈来愈明显的作用。正如联合国1986年制订的《世界文化发展十年》政策文件中所说的那样:“没有一项名符其实的发展项目能无视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及有关人群的需要、追求和价值。”文化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日益密切。文化发展需要经济,经济发展也需要文化。现代化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的和科技的竞争,也是文化的竞争。我们必须学会在全球化过程中,既能积极地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又能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在世界多元民族文化之林中显示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并能融入世界文化当中对世界文明有所贡献。
正当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大踏步实行改革开放之际,匡亚明同志深刻体会到了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抓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匡亚明把晚年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丛书》的工作中,这在当时极具前瞻性。今天我们已经看到,在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丛书》正以它崭新的姿态为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为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贡献出自己的丰硕成果。
“经世致用”的现实意义
作为当代学术界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方面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项跨世纪研究工程的学术价值当自有公论。但更值得我们关注并要悉心领会的是,这套原创性的丛书不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学术而学术,不仅仅是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保留和记录,它更蕴涵着“古为今用”、“经世致用”的价值导向和历史情怀。在西方,近现代思想家如尼采、海德格尔、福柯,他们的思想都得到了古希腊传统和《圣经》传统的滋养,但他们没有仅停留在传统,而进一步表现了“对我们自己的现在”的关注,因此,它成了“现代性批判”的一部分。(
余虹
:《
艺术与归家——尼采、海德格尔、福柯
》第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他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造出了新的思想财富并为现实服务。《丛书》的撰著和出版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过程而进行的,也是伴随着国内文化、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的过程展开的。这一过程,主流是很好的,但也产生不少负面的东西。当代人面临的道德水准下降、是非荣辱模糊、精神焦虑空虚、行为失范、信仰匮乏、环境污染、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危机等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和高度关注。传统思想文化中有一些超越时空的、属于普遍真理因而也是有一定权威意义的思想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吸取这些东西,为我们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提供思想上的帮助。比如,在生态危机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先人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对老子就十分欣赏:“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转引自《中国思想史与思想家评传》第274页,中华书局2002年版)。此外,儒家关于“中庸”、“中和”,关于“仁、义、礼、智、信”,关于“修身、齐家”等等,都可以拿过来,吸收其合理的成分,对我们公民道德素养教育也有好处。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还要与时俱进,作出我们今天的解读。比如,节俭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但除了日常生活的节约外,我们更应该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传统包含着价值,这价值是我们的先辈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自觉承担的情感责任,然后经过经常的回顾、修正并代代相传。”(美 乔治•麦克林:《传统与超越》第17页,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思想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而《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就是汇集中华两千多年思想资源的丰富的宝库。我们应该认真倾听民族先贤的“心里话”,把《评传丛书》中提炼出来的思想尽可能应用于今天的社会实践中,使之在推动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来源:南京大学出版社冯晓哲供稿2006.9.5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