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风俗、性情和地理——《人生地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风俗、性情和地理——《人生地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12-06 15:03:31 来源: 《人生地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性情和地理
像“性情”和“品格”等名词,有时用来描述某个特定地区、种族或阶层的精神或心理的共同特征。虽然这样的名词不太确切和准确,科学价值有限,但是,它们却广泛用作描述的语言。正如一个人的精神和情感生活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一样,一个种族的特征受其居住地区特征的影响。人的特性与地区特点之间的联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通过对具有相反特性的地区进行比较,或许最能理解这种相对性。这种认识给下面的比较提供了基础。
岛屿与大陆
我们发现住在岛国的人,一般极端爱国,不屈服外来势力,追求独立,他们对自己的统治者完全忠诚和顺从。但是,与此同时,他们缺乏雄心壮志,更多的是孤立,视野狭窄。如果我们把岛国的人与大陆的人进行比较,就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些特性。因为岛屿被巨大的海洋所隔离,生活在岛上的人们以他们在岛上获得的经验为基础而行事,他们没有机会与岛外人接触,因此,受岛外的事物和思想的影响很少,这就妨碍了他们形成更加宽广、灵活的观点与看法;相反,住在大陆的人,常常与他人保持联系、相互竞争,因此,他们比岛民经历更广。这样,有差异的环境形成了岛国人与大陆人相反的性情。
山脉与平原
类似的对比可在居住于山脉与平原的人们之间观察到。山里的社会被山脉隔绝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就如岛国被海洋隔离了一样。因此,像岛民一样,居住在山里的人没有机会与外界联系、接受外界的影响。就平原来说,情形则非常类似于大陆居民。那么,正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山里人总是狭隘、害怕新思想和新风俗,而平原人一般性情开朗、心胸宽广。
山里人和平原人的对比揭示,引起他们之间品质和性情差异的原因,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差异,还有他们各自的劳动方式或者生存活动。山里从事林业和狞猎业,他们的性情一般果敢、坦率,而平原人倾向于欢快、温和、不坚定。当然,我充分意识到平原人从事各种贸易和行业,如务农、经商和各种手艺等,一般都能找到适合自身性格的职业。
大国与小国
同样的对比也可见于大国与小国人民之间。大陆的自然条件使大陆国家有可能成长壮大,而岛国无法扩大。这就使人们很自然地将岛国与大陆国家的比较应用于大国与小国的比较。因为大国一般都知道他们对周围小国的强大影响,所以大国的人民眼光开阔、性格果敢,但是他们也可能变得过于自信,对其他国家傲慢。相反,由于小国总是处于被大国吞并或征服的威胁之下,所以他们在实施新的计划时,通常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他们知道没有机会获得征服大国的能力,而将潜力集中于获得财富上,就像比利时和古代的腓尼基国一样。
沿海与内陆
我们已经看到,出生和成长于沿海的人,他们的梦想受到大海的滋养,乘风破浪自由航行的经历使他们的性情不同于内陆人。沿海人从事捕鱼和船运,一般更加果断、冒险、敢敢为、视野开阔,而内陆人则显得保守、扎根于本土。这是因为沿海人由于自身环境的影响,与海外的人们竞争经验丰富,在开拓贸易与殖民中总是发挥带头作用。沿海地区也存在差异,如海湾地区和笔直的海岸线之间、海湾地区和港口之间,所以,不同城市的特征也将适合于这些地区。
城市与乡村
城里人集中从事商业和工业。这样一种环境激发他们具有敏捷的智力、果断与自由思考的特点,虽然也经常被批评为软弱、轻浮和沉溺于享受。相反,农村人经常是谦逊、诚实和依赖的,同时也是粗野的、天真的。这种性情和气质上的差异不是由于道德发展引起的差异。确切地说,这种差异可被看作是文明国家与不文明国家之间的差异,并归因于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在文化 上有所追求的差异。
温和的气候与极端的气候
自然界赋予地球上不同的 地方不同的条件。有些人享有一个温和丰收的气候,而另一人则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为生活必需品而斗争。拥有温暖气候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人们可能变得游手好闲、放纵自己、缺乏毅力;相反,那些必须面对残酷的自然进行生存斗争的人,则具有更加坚毅的品质。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人们征服恐惧的刚毅和勇气也会发展到极端,如变得无情、残酷、敌视和好斗等。荷兰面临海浪的威胁,俄国没有出海口,都是自然条件极为不利的体现。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性情也不同,其中部分原因应归结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否友好。这种由于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差异而产生的性情上的差异,可以看作是温带和寒带地区、文明国家与不文明国家之间的差异。这是因为文明大体上是由于人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生存竞 争而得到发展的。
风俗与地理
风俗反映了人的本质和情感。正如人的性情受人们生活环境的地理特征的影响一样,风俗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机会游览世界各地和接触过不同文化的人们,会敏锐地意识到这点。可是,“风俗”一词几乎包含了人类生活各种现象的定义,按照我们的要求,这个界定太不确切。因此,在下面的讨论中,我将集中 讨论构成人类基本生活的衣、食、住三方面的风俗。
饮食方面的风俗
在此,我们想就不同文化中食物的种类、质量、数量和外观,以及食物的容器和食物的准备与招待方式等进行观察。追溯这些风俗的起源,我们会发现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并受到地理环境的极大影响。人们的主食取决于传统的惯例,但总是本地的天然物产。经常可以看到,外地的游子们总想获得家乡的食物,即使新住地的食物更容易获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必然会适应当地的习惯,接受当地主食。因为主食是当地的自然物产,受气候条件的支配。这种认识是我们进行食物与环境关系研究的出发点。
要满足人们的营养需要,除了主食之外,还需要摄取将几种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通常也是当地的自然物产。可是,这些副食品的需求量及其分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宗教信仰、职业、社会阶层、贫富状况以及气候条件等。寒冷地僵的人们喜食鱼和富有脂肪的肉等,而温带或热带地区的人们则偏爱蔬菜。这些差异与气候直接有关。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尽管气候条件允许农场饲养牲畜,但是依据佛教教义是不食肉的,即使到了今天,食肉的习惯在日本还不是很普及。这是由于固守旧习性和文化习惯的缘故。有趣的是,人们关于食盐的不同习惯,也会取决于他们从事的劳动。另一方面,盐的摄取和当地与海洋之间的距离有关,这解释了山里人一般偏爱含盐多的食物的事实。
衣着方面的风俗
衣服的质量、数量,甚至于外观和颜色等,会受到当地材料和产品的影响,而这种关系又受气候条件的间接影响。气候有时也直接影响穿衣习惯,如日本人夏天穿亚麻布制的衣服,冬天穿棉衣,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气候对于衣着的直接影响,也可见于穿衣的风格和衣服的顾色。热带的人喜欢穿淡色的衣服而寒带的人们则偏好深色的衣服。温带的人穿宽袖和腰带松的衣服,而寒冷地区的北欧人则穿着紧袖的衣服。这一切也可归因于气候的差异。
可是,气候并不能解释服装设计上的一切差异。例如,在同一气候带,服装设计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职业、传统、生存竞争以及种族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日本的凉鞋是日本本地原料制作的,而欧洲人穿的皮鞋则反映了他们祖先中亚放牧文化的根基。目前,日本工人盛行穿着紧袖的衣物。西服是职业影响穿着的一个实例。
住房方面的风俗
建房的材料几乎完全依靠本地的天然材料。由于需要大量的材料,距离太远难以运输。因此,农民的房屋是用打完谷子后用稻草做屋顶的茅草屋;在高原地区树木稀少的地方,人们用石头或泥土遣房;在冰雪覆盖的地区,人们用大冰块建造冰屋。与此同时,在城市用防火材料,如石头、砖等建造的很多房屋,使人联想到遣房所选择的材料也取决于人口的密度。
房屋的结构与设计直接受气候的影响,因为房屋也如衣瓢一样,是人们保护自身不受气候消极影响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方人造房以四面敞开为特点,更多是散热而不是御寒;相反,西方房屋的设计则是窄小的窗户,紧闭的房间,更适合于御寒。千岛群岛阿依奴人的穴居,反映了气候与房屋的密切关系。房屋的高度与屋顶结构和地震与飓风有密切关系,这就是日本没有像在西方国家看到的那样普遍而高大的建筑的原因。虽然在建筑能力方面,我们当然具备建造高楼和宝塔的先进技术,可是因为担心受到地震和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危害,这些高大的建筑不适合居住。日本大部分地区常常遭到台风的袭击,琉球群岛低平的房屋就反映了这一点。南美洲的智利和中美洲的国家经常受到地震的袭击,房屋也很低,几乎贴近地面。
风俗的种类无穷无尽,不仅有衣食住这三个文化要素,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值得研究,如同类文化与异类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作用,社交方式与社交礼仪,与仪式场合有关的风俗,如婚礼、葬礼等。然而,由于时间和信息都有限,我们不能做全面的研究。更深入的研究有待于文化学者将来的努力。
来源:本文摘自《人生地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