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实践中体验数学新教材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实践中体验数学新教材
2002-09-03 15:41:00 来源:
经过一个学期实验,我们对人教版新教材有比较深切的体会,同时也有一些建议和想法,在这里同专家和同行切磋交流。
我们认为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的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了进步。
例如,“9加几”这个内容,以学生非常喜欢和熟悉的校运动会形式呈现,主题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让学生在家里先看“主题图”,编一个故事,再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家里先说给父母听,然后在课堂上4人一个小组,互相说一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最后出示小朋友们喜欢的小精灵“比卡丘”,问小朋友“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接着“比卡丘”又说:“把你的算法在4人小组内交流,说给大家听。”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有多种,教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提出“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教学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情感、态度得到发展。新教材编排上紧密联系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交流方面的作用,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重视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注意减少单纯技能性训练,避免了繁杂计算,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理解、解决问题。
教材很多内容的呈现都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将童趣引入课堂,把猜谜、故事、游戏等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练习上也重视将枯燥单一的计算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
例如一个数分别加上0、1、2、3、4的一组算式,或一个数(比4大)分别减4、3、2、1的一组算式,我们把它做成一个塔形的蛋糕图,每层蛋糕写着一个算式,问学生“你想吃哪一块呀”,算对后可以鼓励学生:“你真棒!这块蛋糕就送给你了!”这样不但重视趣味性,也渗透了算法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获得“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多1,得数也多“被减数不变,减数每多1,得数就少l”的感性认识,掌握了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这些感知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得到的。
新教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等非常有好处。如第33页的练习让学生将立体图形进行滚、搭、摸等活动,感知物体的特征,形成对这些物体的直观认识;第77页思考题:要拿出8分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问题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多种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109页第4题以情境图的形式呈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例如数学活动课“过新年”,用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气球布置教室,教师有规律地挂出一些气球后让学生猜测老师会继续挂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气球,将有趣的生活情景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学生们富有创新的见解往往出乎教师的意料。事实表明,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与他们的年龄无关,只要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应学会从多.角度去欣赏学生,设计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们也碰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在课堂上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目前我们以同桌合作交流为主,学生间合作交流的形式仍然较单一、重复;如何让课堂更为开放,进行不同学生之间、教师与更多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在学生学习习惯未形成、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以什么方式实行,怎样实行,我们实验组还在不断地探讨和摸索。我们建议把“分类”和“认识物体”这两个单元安排在10以内加减法后面再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班级的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知识的掌握。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2.9.2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