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礼仪尽在细节中 评华中师大版《礼仪学》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礼仪尽在细节中 评华中师大版《礼仪学》
何军华
2008-10-09 15:25:46 来源: 华中师大社供稿2008.10.9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自居,以懂礼守礼为荣。早在几千年前,先哲孔子就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修身》亦有记载:“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礼仪的要求越来越广泛,礼仪的规范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对礼仪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礼仪学》一书,全方位地展现了人类传统礼仪文化和现代各式礼仪,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套可以操作执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该书由在这一领域从事研究多年的知名礼仪专家胡静教授组织编写,并入选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的突出之处在于:
第一,注重理论叙述与实用技巧相结合。本书在着重介绍个人的言谈礼仪、行为举止礼仪、服饰礼仪、修饰礼仪的基础上,对人际交往礼仪、商务礼仪、政务工作礼仪、外事与节庆礼仪和世界宗教礼仪知识的各个要点进行了阐释,其内容全面,涉及广泛,包括个人、家庭、社交、公关、外交、习俗、宗教等等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所有礼仪规范,力求让读书一书在手,纵览天下礼仪总况。同时为了便于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文字内容,书中在关键之处都辅以图片说明,体现了较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通过此书,广大读者定会对问候、握手、介绍、交谈、待客、拜访、沟通、装束、仪表、出行、仪式等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无处不在的礼仪细节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错误部分,进而用规范礼仪约束自己。
第二,知识传授与情感熏陶并重。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基于此,本书着重阐明了礼仪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认为礼仪是个人生存、人际交往、社会发展的必需,人的内在精神即个人的内涵和素质是表现礼仪的根本,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还礼者的教养、风度、魅力,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敬程度,是人与人之间表达心意、促进了解的有效保障,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和联系纽带。我们需要礼仪,关键不在于礼仪是现代人的处世根本,也不在于礼仪是成功者的潜在资本;礼仪,说到底是一种善良的心,因为它需要你真心真意地想让与你交往的对方感到舒适、幸福、快乐,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温馨与和谐。现代礼仪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更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文明水准;礼仪与文明同在,美与善相辅相成,这便是作者通过此书表达出来的旨意。相信每一位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能愉快地得到心灵之净化,继而得到行为之美化。
第三,理论研究有所突破。本书在礼仪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礼仪的核心是道德感、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并明确提出为了保证礼仪的正确施行和达到礼仪的应有目标,礼仪应遵从尊重、遵守、适度、自律的原则。礼仪的根本内容是约束自己,尊重他人;礼仪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轻松愉快地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礼仪的精髓。因为作者非常赞同这样的思想:自由是相对的,规矩在束缚我们行为的同时也是给我们自由以保证的,礼仪表面上是无数的清规戒律,但讲究礼仪的结果却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家园。并且这种指导思想在通篇的写作中都得到了极为恰当的关照。
本书语言简洁明了,论述深入浅出,因而读起来兴味盎然,不觉倦怠。与其说礼仪是习惯,不如说是观念,礼仪尽在细节中,希望广大读者都能从此书中获益。
来源:华中师大社供稿2008.10.9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