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推出 妙趣横生的通识读本《道德的理由》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推出 妙趣横生的通识读本《道德的理由》
2008-12-26 08:49:54  来源: 人大社供稿2008.12.26 
 

 书名:《道德的理由》订购
 (THE ELEMENTS OF MORAL PHILOSOPHY,5th edition)
 书系:妙趣横生的通识读本
 书号:978-7-300-09954-5
 著译者:詹姆斯·雷切尔斯
 斯图亚特·雷切尔斯 第5版修订 杨宗元 译
 开本:异16开
 页数:214页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时间:2009.01
 定价:29.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卖点

 道德就是界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很多书告诉我们这是对的,那是错的;而本书作者带我们去追究:界定是非对错的理由是什么!
 林肯先生说“人都是因为自私的目的去做好事的”,你同意吗?自私是人们行善的理由吗?本书通过这样一个个小故事,引领你探究道德的理由。

 当“范跑跑”、周老虎和三鹿奶粉成为社会焦点时,我们每个人都在做道德的思考;而本书给你的思考带来力量。

 作者简介

 詹姆斯·雷切尔斯(1941-2003),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哲学教授。著有《生命的终点:安乐死与道德》(The End of Life:Euthanasia and Morality,1986)、《由动物创生——达尔文主义的道德意义》(Created from Animals:The Moral Implications of Darwinism,1990),《哲学的问题》(Problems from Philosophy,2005)、《伦理学能够提供答案吗》(Can Ethics Provide Answers,1997)。

 斯图亚特·雷切尔斯,詹姆斯·雷切尔斯之子。亚拉巴马大学伯哲学副教授,前美国国际象棋冠军,美国定约桥牌联合会终身大师。主编第四版《做正确的事:道德哲学基础读本》(The Right Thing to Do:Basic Readings in Moral Philosophy,2006,之前的版本由詹姆斯·雷切尔斯主编)。在多家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内容简介

 人应该怎样生活?人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或者说,人应该怎样做人?这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伦理学或者道德哲学所要探讨的问题。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人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应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更需要知道“为何应该”,如何思考“应该”。没有对“应该”的理性思考,就没有对它的认同,“应该”也就难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有效的指导。

 本书以追问道德理由的思考方式,展现了人类对道德问题思考的历史。它让读者理解“道德判断必须基于充足的理由(good reason);还要公平地考虑每一个个体的利益。”读者会从书中发现那个曾经困扰你的问题,你也许会发现一些你坚守的价值观并不总是合理的。

 无论如何,你该读一下这本书!因为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道德哲学涉及的“不是小事,而是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的问题”。还因为,作者在给我们娓娓讲述一个个生动故事的同时,让我们感受到理性思考的乐趣。

 编辑荐书

 道德还需要理由吗?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些困惑:道德还需要理由吗?我们习惯地认为道德就是行为中必须遵守的戒律,而疏于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这样的行为规范。我们经常武断地指谪他人的“不道德”,而忽略了思考他人行为的社会、文化、心理等深层原因,我们对不道德的指谪可能使我们陷于不道德。

 这是一本需要慢读和反复咀嚼的书。作者在娓娓道来中给你心灵的震撼,甚至可能带给你灵魂的革命。在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我们文化传统的熏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形成每个人坚守的道德底线。它们可能来自童话故事,来自父母一个的鼓励的微笑,来自社会的和谐友善或世风日下。但是我们很少有人系统地思考过道德,没有想过我们的道德观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应该这样生活而不是那样生活?

 作为这本书的策划编辑,《道德的理由》至少给我这样三点启发:

 首先,道德是需要理由的。“假设有人说你应当做这做那(或者做这做那是错的),你可以合理地问为什么你应当做它(或者为什么它是错的),如果他没有给你一个很充足的理由,你就可以把这个建议视为武断的或没有根据的而加以拒绝。”

 其次,思考道德的理由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因为我们是有理性的,理性的思考使我们不仅关注我们自身,更会公平地关注到我们周围的人的福利。同时,理性的思考不是少数哲学家的特权,而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然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那些哲学家包括作者父子理性思维的美妙。

 第三,思考道德的理由,使我们对什么是善、什么是“应该”有发自内心的认同,使我们更有力量去坚持我们认为“应该”去做的,而不是简单地遵守些“清规戒律”。如果说作者对道德的理由的追问对道德哲学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那么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作者的追问将有助于人们道德实践水平的提高。

 我相信没有人不希望:“我们已经进化为社会动物,与群体(包括其他生物)生活在一起,我们愿意彼此陪伴、相互合作,关怀彼此的福利。……”

 来源:人大社供稿2008.12.26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