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藏书家的眼光,书话家的风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聚书脞谈录》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藏书家的眼光,书话家的风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聚书脞谈录》
眉睫
2009-03-04 16:10:41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3
《聚书脞谈录》订购
近读
赵国忠
先生的《
聚书脞谈录
》,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引得我一口气读完。
关于书名,作者在“后记”中说:“不久前读过《古今》杂志上何挹彭的《聚书脞谈录》一文,印象还深……现成的一个书名摆在那儿,何不借来一用?”这样“偷”得书名,真有意思,不过反观书里的文章,又真感到相得益彰了。
赵先生居京,为藏书家,非专业研究人员,以“业余爱好者”自称——这或为作者的谦辞。其实,《聚书脞谈录》的学术价值非常值得学院派去关注。全书共45篇文章,大多是关于现代文学的,它们对于现代文学研究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文章,大约可以分为几类。有些是关于著名作家的佚文佚诗佚史的钩沉,如《李健吾编〈文艺周刊〉》《陈梦家的佚诗》《俞平伯的佚诗》《周黎庵编〈宇宙风社月书〉》等;有些是挖掘了一些名气不够大而能丰富文学史研究的作家及其作品,因为这些作家往往与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有一定的关系,如《谢冰季的〈温柔〉》(谢冰季是冰心的三弟)《林榕的〈夜书〉》《从辅仁文苑的一张合影说起》(此文对沦陷区文学研究非常有参考价值);有些是关于报刊或版本的研究,亦可推动对现代文学史上一些著名文学家的研究,如《彩色版〈子恺漫画选〉》《鲜为一见的〈北京文学〉》《星社与〈星报〉》等;其他还有一些文章是作者关于淘书藏书编书的一些看法、感悟,如《错谬甚多的〈唐弢藏书〉》《家藏签名本》《冷清的旧书市》等。不过,以上是笔者粗粗的划分,许多文章未必作了如此严格的区分,有些是几点融在一起写的,这都体现了作者扎实的治学功底和不俗的学术眼光。
我想提供一点自己知道的史料或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愿与
赵国忠
先生和读者朋友交流。
《从辅仁文苑的一张合影说起》专门讲叙了辅仁文苑社的文学活动,包括1938年10月创立,1939年4月创刊《文苑》(后改名《辅仁文苑》),1940年编纂《文苑丛书》,直至1943年辅仁文苑社社长赵宗濂病逝。辅仁文苑社的文学活动是构成沦陷区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许多著名作家或者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都与它有关系,如李霁野、杨丙辰、顾随、凌叔华、吴兴华、南星、孙道临、查显琳、张秀亚、赵宗濂、林榕(李景慈)等,这些人多为沦陷区文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但对于辅仁文苑社的核心人物之一、社长赵宗濂,赵文提到的不多,而且现今现代文学史著作对其也几无提及。文中说:
上面所列各书实际未能出全,仅知有赵宗濂的《在草原上》和查显琳的《上元月》两书问世……《在草原上》惜未见到,据说是一册短篇小说集,作者赵宗濂主持辅仁文苑社工作时间较长,但英年早逝,1943年因病故去。
笔者在1942年1月5日第5卷第5期《中国文艺》上读到小说家芦沙写的自传性质《略历》,其中云:
我的名字叫赵宗廉(原文如此——引者),现年二十八岁,我的原籍是山东半岛南面滨海的一个县日照属下的一个村落,它叫做河山店;然而我并没有生活在那儿,实际上我却是生在吉林省桦甸县……在我十七岁那年,到吉林省城考入了县立中学,恰巧那时吉林城唯一的记叙文大家沈立峰先生便在该校执教,于是我第一个导师开始领导我写作了……一直到民国二十三年(二十一岁)来到北京考入弘达中学后,才初次投稿,这时蹇先艾先生在弘达教书,在我高三时,他教我国文,对文学写作上的鼓励,是有相当关系的……
我最重要的时代,是二十四年考入北京大学和废名接近以后的两年内。我得到他的指导最多!从那时起,我真正认清了我自己的路子,我便毅然地向我自己这路子上努力,据废名和蹇先艾的意见,似乎我的努力没有失败,于是我便以这一种风格,制造了很多短篇,陆续发表在当时的报章杂志上;这便是我收在《在草原上》小说集里的东西……现在因为个人胃病的关系,及主编《辅仁文苑》的忙碌,故写作较少……我希望第二个集子很迅速的结成。
可见,沦陷区小说家芦沙就是辅仁文苑社社长、主编赵宗濂(1914—1943)。关于他的生平,可以略添几笔:1937年,由北大历史系转入辅仁大学历史系;1942年暑期后,接任竞成中学校长。据笔者所知,赵国忠先生“惜未见到”的短篇小说集《在草原上》出版于1940年,收有15篇小说。芦沙(赵宗濂)还在1942年3月5日第6卷第1期《中国文艺》上发表《关于新诗的几句话》,复述、宣传废名的诗论。但不久之后赵宗濂因病早逝,这或许与上述自传中提到自身的胃病有些关系吧!赵宗濂病逝后,其作品由阿茨(即李景慈)编为《逝者集》,作为“万人文库”第45册,由武德报社1943年出版。以上是笔者对《聚书脞谈录》的一点点史料补充,希望引起研究沦陷区文学史的学者关注。
《聚书脞谈录》是一本书话集,纯正的书话集。它的风格是散淡的、朴实的。然而,散淡、朴实丝毫不曾减少它的学术价值,只是增添了它的可读性。书中配了大量插图,既有艺术观赏性,更有史料价值。开本也是不大不小,如果你看到了它的价值,那真是一册在手,就会产生一种双手捧宝贝的感觉——至少我是如此。这是一本具有藏书家的眼光,书话家的风格的著作,我愿意推荐给读者分享。(中华读书报)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3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