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欧盟政治研究的新拓展——《多重管治视角下的欧洲联盟政治》评介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欧盟政治研究的新拓展——《多重管治视角下的欧洲联盟政治》评介
2002-10-22 09:47:18  来源:  
 
随着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1997—2001年的实施,我国对欧洲联盟和欧洲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较为活跃的时期。多达400余位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各个方面的中方学者远赴欧洲访学研究,同时,也有相当一批高水平的欧洲学者到我国的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讲学研讨,形成了一个颇有学术与社会影响的“欧洲潮”。当然,我们更希望看到的不是热闹一时的轰轰烈烈现象,而是经过一番实地调研与悉心研究之后扎扎实实的学术创作。令人高兴的是,最近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郇庆治教授的新著《多重管治视角下的欧洲联盟政治》一书,就集中体现了我国在欧洲联盟政治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值得一读。

该书以西方政治学界目前讨论热烈的“多重管治理论”为基本视角,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展现的超国家、亚国家和民族国家三个向度出发,分别阐述了欧洲政治现实中并存的“民族国家政治管治模式”、“欧洲联盟政治管治模式”和“区域政治管治模式”,以及由它们共同构成的欧盟政治“多重管治”的新格局。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讨论欧洲民族国家民主政治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基本特征;第二部分重点讨论欧盟机构与政策框架的形成及其运作机制;第三部分重点讨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取决于经济领域与非经济领域的矛盾、扩大与深化的矛盾、联邦主义与邦联主义的矛盾、超国家机构创建和政府间合作方法的矛盾等基本因素,因而,欧洲一体化的道路和欧盟政治管治的方式也许是个例性的,但它代表和体现的方向却有着一定的普遍意义。

通观全书,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明显特点:
一是明确连贯的逻辑主线。可以说,该书的整体框架就是建立在“多重管治”或“三重管治”这样一个理论假定之上的。从直观上看,书的标题也许称为“三重管治”更准确些,因为它不仅在结构上分成三部分,而且确定认可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超国家、亚国家和民族国家三个向度的现实。由于对欧洲公众而言,超国家机构不仅指欧洲统一进程中的欧洲联盟,还包括世界全球化发展的联合国等;同样,所谓的区域管治不仅指那些具有“准国家”特征的州、区,还包括介于欧洲联盟和成员国之间的各种地区性联合组织。所以,作者使用“多重管治”的提法显然更为恰当,而且他自始至终地贯穿了这一观点。

对于作者而言,“多重管治”并不仅仅是一个将全书内容统一起来的逻辑框架,而是理解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政治的一个特殊视角。作者总的观点是: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是欧洲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两个并行的、但却都以替代或分割传统民族国家职能为使命的运动,它们的政治管治基础都是成员国民族国家政体与民主政治的历史发展及其成果。也就是说,作者是试图通过阐述欧洲民族国家政体与管治的特点来分析形成中的欧洲联盟政治和区域政治,同时,通过概括总结欧洲联盟和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政体管治与运作特点来分析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未来发展,而二者的结合则可以整体反映欧洲联盟国家当代政治的概貌。我们很难说作者完全实现了他设定的目标,但该书的这一逻辑线索却是明确而连贯的。

二是翔实新颖的资料运用。一手文献资料对于任何学术研究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有关国际问题研究的著述更具有基础性意义。应该说,我国近年来的确已出版了一批关于欧洲问题的论著,但它们在学科上明显地以经济学、法学为主,在内容上以译著、评价为主。因而,考虑到我国学术界对欧洲联盟政治研究的现状和总体水平,作者在该书中主要引述、参考国外学术文献的做法本身就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三是实证量化的研究方法。尽管在数据来源上显得有些过于集中,但作者确实提供了大量有关欧洲联盟国家和欧洲不同区域的基本经济、政治和社会信息。一方面,通过这些基本信息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欧洲联盟、民族国家和区域合作机构政治与管治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正如作者指出的,这也体现了他对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实证或量化研究方法的主动吸纳运用。借助调查数据和文献统计资料进行政治学分析在西方国家包括欧洲是普遍的做法。但是,我国政治学界在这方面仍然进展甚微,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研究者本身的原因。应该说,该书还称不上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实证研究方法,但作者的这种努力是很值得鼓励的。

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指出的,《多重管治视角下的欧洲联盟政治》一书致力于成为一本“准教材的(欧洲政治)专著”。应该说,该书结构的完整性、资料的系统性和语言的通俗性都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这一主旨,十分便于欧洲政治专业研究人员以外的研究生、本科生和其他读者阅读参考。当然,这也就使得它的部分章节显得知识性强了一些。另外,某些问题的资料来源还可以更新颖一些。总之,我们希望作者通过日后的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对欧洲联盟政治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与更出色的著述。   


来源:新闻出版导刊2002.10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