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年轻的力量——序<<嬗变的石头>> 苏州大学出版社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年轻的力量——序<<嬗变的石头>> 苏州大学出版社
杨克 著名诗人,编审,一级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新诗年鉴》主编
2010-01-18 10:20:57  来源: 苏州大学出版社供稿 
 
 原筱菲是出生于1993年的诗人,如今还是一名高中三年级的学生。2009年10月我途经北京出国,只有很短暂的一点时间,她父亲陪她老远从郊外打的来看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他们父女俩不辞劳苦奔波,仅仅为了跟我见上一面,让我很感动。而今我也乐意为她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写序,这些都缘自之前诗的“渊源”。

 那是深圳举办的“首届华语校园网络文学大赛”,孔庆东、陈村和我等好些作家、诗人分别担任小说、散文、诗歌终评评委。我读到她组诗中的一首《与鸟为邻》,感觉一个中学生,写得并不比参赛的大学生、研究生差,语感很好,很有现代性,便在评语中提议,可否撇开她别的诗,单独给这一首金奖,在参赛组诗中单挑最好的一首,不知以往的评奖有无先例?但我想既然不少人只投一首诗参赛,投组诗者取其上品也并无不可。我还表示是否可以在大学生的金奖之外,专门增设一个金奖给中学生,想不到评委会最后竟只授唯一的诗歌金奖与她。

 其后,我主编《2008中国新诗年鉴》在年度推出的3个90后诗人中选了她的作品,选编《60年中国青春诗歌经典》时大胆挑了两个90后,就有原筱菲。不仅是我,他人选编的《诗选刊•2008年中国诗歌年代大展》《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年诗歌卷》《中国诗歌鉴赏》及《90后十家•名诗荟萃》《90季》《少年中国九人文选》《华语校园文学大赛获奖者佳作集》《中学生校园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集》《青少年文学殿堂》《中国校园文学精选》《雪野上的蓝色极光》、《中国新诗选》《中国先锋诗人选粹》《中国当代诗歌精选》等30余种诗文集都收入了她的诗。在70后诗人大都还是自费出版诗集的当下,苏州大学出版社作为本版书推出了她这90后的诗集,可见她被普遍看好和走运。杂事烦身,我拖了很久没动笔作序,她一再等待,想必是当初诗歌的“知遇”。而她的写作与成长,说实话我没起过任何作用,因为评奖与选诗,只是基于一个诗人的艺术判断。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更是生命的艺术,在语言的背后,是生命意识的内在驱动,更是生命体验和语言的诗性邂逅。年轻的诗人有着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凭自己的直觉和感悟而作,有感而发,心动而歌,灵活而自然。原筱菲的诗含蓄空灵,文字出脱而富有灵性,以细腻的思维、纯真的情怀以及率真的表达使人轻松愉悦,每次读来都会发现之前阅读时不曾发现的新东西,这是因为在她的每行诗后面都蕴含着比她说出的东西更多的内容。

 当我读她的诗歌《雕刻时光》(未收入本诗集),我读到这样的诗句:
 青春是一块冷铁
 锈蚀在凝固的校园
 成长的印记
 是暗红的锈痕

 念着这样的句子,我心里暗暗吃惊。一个人对生活的想象是天生的,但敏感的诗人才懂得捕获生活而且用语言表达出来。诗人是如此年轻,似乎还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难,但对于生活、感情似乎深有领悟,并且表达得恰如其分、诗意盎然。那些率真的诗行,足以传达一个人孤独时的情感和遐思,她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感受中,然后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因此读来感到轻松,富有回味。

 我们再读她另一首《让阳光到我的歌声里坐一坐》,尽管也没有被诗人收入这个集子,但它同样让我们回味无穷:
 让阳光
 到我的歌声里坐一坐
 我已把迷雾擦净
 正在风中晾晒

 摘去误落在发梢的红叶
 落叶里的风
 卷走我秋天的烛光

 岩石上的台阶
 是上升的音符
 正铺向
 折叠的秋天

 梦是橘色的余香
 我居住在一只
 暧昧的橘子里

 这也许就是年轻的力量,她们是一股新鲜的泉流,为汉语诗歌带来了自由、活泼的气象。与70后、80后“前辈”略有不同,我认识的几个90后诗人在写作中似乎对当下有更多的认同感,对生活本身也更有感受和感动。而前辈们对于生活总是充满怀疑,凡事都要发问,他们深谙生活的真相,时刻充满忧虑感,并且试图用诗歌来追问答案,因此,这样的诗歌总是承载了太多的内容,显得过于悲情、思辨和沉重。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轻的诗人带着她们“不成熟”的诗作闯入一个生机勃勃的境界,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原筱菲的路还很长。尽管她小小年纪就有了不俗的成绩,不单诗歌获过多种奖励,美术作品也曾获“全国中学生绘画大赛”、“全国小画家大赛”一等奖,可最让我和我的同事们敬佩的不是她,反而是为了原筱菲的学习和成长,陪她从乡村迁徙到大庆,又从大庆跑到北京去念书和学画的父亲,他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一切,把人生的理想全部寄托在女儿身上。将要走进考场的原筱菲,也许将来是个画家,是个诗人,或者是一个与文学艺术不再相干的人。但无论她从事什么职业,我想,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今天,在她生命最年轻美好的这一个阶段,她应该感谢父亲,感谢美术,感谢诗歌!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对原筱菲充满了期待。

 (杨克,著名诗人,编审,一级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新诗年鉴》主编)

 《嬗变的石头》原筱菲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19.00元

 《嬗变的石头》作者简介:

 原筱菲:原名郑迪菲,1993年4月出生,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校园散文诗协会理事。她12岁时便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600余篇(首),是90后作家群中创作较为活跃的一员,作品曾入选国家典籍《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年诗歌卷》《90后十家•名诗荟萃》等30余种诗文集。曾获“首届华语校园文学大赛”金奖、“睿格杯•搜狐魅力星生散文诗大奖赛”特等奖及“中学生校园文学大赛”一等奖,2010年1月荣获第六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南方都市报》、《晶报》、《深圳特区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分别作了采访报道。---本文原载于2010年1月6日《中国新闻出版报》

 来源:苏州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