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喜欢未来的理由---散文诗集《时间之伤》苏州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喜欢未来的理由---散文诗集《时间之伤》苏州大学出版社
周庆荣 诗人,《诗刊》社副理事长
2010-01-18 10:31:19 来源: 苏州大学出版社供稿
生命中的许多经历,让人有时凸起,有时沉陷。我坚持相信一种结果,首先来源于一种态度。抱着对未来的期待,我们在面对现实事物的惆怅时,能够选择若无其事。我们喜欢未来的理由,是我们认真生活的力量,更是相信展开我们梦想的只能是未来。
“让宁静和梦想只在晨露里盛开……”,93年出生的原筱菲以诗歌的方式亲近了生活之后,没有简单复现少女季节的绚丽与烂漫,而是选择在晨露的清纯里宁静下来。很难想像,16岁的她已能认知现实的世俗与精神的高贵之间的平分秋色。“其实我与这个世界的交融只需要一半就好,另一半是属于自己的,属于尘世之外的独立风景。”与现实世界的融合程度,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存能力,而融合后的精神独立则显现了他的生存姿态与生命品格。从心里讲,我不想让原筱菲过早地深沉,反而希望她能充分享受这个年龄的色彩斑斓,童言可以无忌,在这个大人们都屡次犯错的世界,一位少女即使讲错了什么也是正常的。
但她偏偏把几近于思想的深沉思考提前,在《寂寞的美丽》一诗中,她说:“风雨之后只剩下我一人,站在秋风的边缘,呆呆地伫立。”把寂寞看做美丽,其实已抵达极高的生命境界,我们可以反问:美丽,就一定需要寂寞?在《影子》中,她写道:“我想知道它到底是谁,那么抽象却又形影不离。”作为独立的人格,我们当然不希望自己的生命成为影子,但谈及忠诚,谈及在人生的任何阶段能对我们不离不弃的恰恰是这些影子。我在数月前亦写过一章《看着影子》:“看着影子,我知道光明的方向,那一定是许多人温暖的远方。”原筱菲对影子的设问是惆怅起影子与她之间的关系,而我已人到中年,对影子的解读当然更侧重于暗与亮,经历了一些世事沧桑,我仍然对“光明的方向”充满信心,因为我非常想告诉别人温暖源是存在的,这个世界是值得我们去热爱的。
而在她把这本散文诗集定名为《时间之伤》时,我的内心感到一阵惊叹!我不觉得“伤”是作“损害”解,只是觉得时间在“起作用”,它远非一块腕表在我们的腕背上咬下痕迹,它只是一路向前,中间有一段路程可能与我们众人有关。然后,它继续向前。我们的热烈、我们的孤独,我们的欢乐连同痛苦,都淡成一缕轻尘。天生带有诗歌特质的原筱菲偏偏又习上美术。艺术家天生对时光敏感,因为每一个画面都潜藏着时光的痕迹。
直到今年9月在北京第一次见到她。长得文静,但仍是个稚气未改的小女生形象。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在一个陌生的场合丝毫不掩饰自己鲜活的好奇,同时又善于聆听。灵焚在介绍她时说:“这就是原筱菲,是个可爱的孩子。”而这个“可爱的孩子”身处令人眩目的社会,却偏偏选择诗歌与绘画。
一个有文化感染力的民族,她不仅具有了悠久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她一定具有更远的未来。作为“我们”散文诗群最年轻的成员,原筱菲以这本精美的散文诗集实现了“开花的意义”,也为我们在这个冬天找到了又一个喜欢未来的理由。(周庆荣,诗人,《诗刊》社副理事长)
《时间之伤》原筱菲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21.00元
《时间之伤》作者简介:
原筱菲:原名郑迪菲,1993年4月出生,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校园散文诗协会理事。她12岁时便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600余篇(首),是90后作家群中创作较为活跃的一员,作品曾入选国家典籍《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年诗歌卷》《90后十家•名诗荟萃》等30余种诗文集。曾获“首届华语校园文学大赛”金奖、“睿格杯•搜狐魅力星生散文诗大奖赛”特等奖及“中学生校园文学大赛”一等奖,2010年1月荣获第六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南方都市报》、《晶报》、《深圳特区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分别作了采访报道。(本文原载于2010年1月6日《中国新闻出版报》)
来源:苏州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