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季羡林:《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之序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季羡林:《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之序
2002-10-24 10:09:14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多年来致力于出版语言学论著,卓有建树,为国内外语言学界所同声赞佩。最近又推出《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黎锦熙选集》、《王力选集》、《吕叔湘选集》、《胡裕树、张斌选集》、《朱德熙选集》、《邢福义选集》、《陆俭明选集》(以年龄为序)。所推八家,实慎重考虑、缜密权衡之结果,对“大家”之名,均当之无愧。此举实有对20世纪中国汉语语法研究作阶段性总结之含义。这也是顺乎学术发展潮流、应乎业内学人心声之做法,一定会受到学术界广泛的欢迎。
所谓“世纪”这玩意儿,本来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没有耶稣,何来“世纪”?可一旦被人制造出来,就反过来对人类活动产生了影响。征之19世纪的世纪末,昭然若揭;征之20世纪的世纪末,全世界在政治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动,也证明了同一个事实。因此,专就中国学术界而论,包括文、理科在内的众多学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对过去100年的研究历程作出总结。回顾过去、绝不是为了怀古,而是为了创新。规模最大的可能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准备推出的《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此书涵盖面极广,文、理、法、农、工、医,都包括在里面,用的是词条的方式,由各有关方面的专家撰写。估计此书出版以后,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世纪总结类著作中“博”的典型。我们这套《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则另辟蹊径,先划定一个学术领域,结集一百年中业内“大家”之经典著述,既对20世纪汉语语法学的研究成果和达到的高度予以总结和概括,又为后学的进一步研究搭了一架“大师级”的人梯——这是世纪总结类著作中的“专”的典型。
谈到汉语研究,我首先声明:我并非此道专家;有一点知识,也是破碎支离不成体系。但是,我有一个特点——优点,缺点,尚难断定——就是好胡思乱想。俗话说:“一瓶醋不响,半瓶醋晃荡。”对于汉语语法学,我连半瓶都不够,所以晃荡得更是特别厉害。晃荡的结果我已经写在3年前《中国现代语言学丛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序中。我那一篇序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汉语与西方印欧语系的语言是不同的,写汉语语法而照搬西方那一套是行不通的。我最后说到,语言之所以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分析、分析、再分析,认为可以永恒地分析下去;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其特点是整体概念和普遍联系。综合的东西往往有些模糊性。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而汉语尤为突出。序的内容大体如此。这当然都是“晃荡”的结果。但我自信,其中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最近又重读先师陈寅恪先生《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陈师在66年前已经对汉语语法表示了明确的看法,深刻而有新见。我抄几段他的原话:
今日印欧语系谓之文法,即《马氏文通》“格义式”之文法,既不宜施之于不同语系之中国语文,而与汉语同系之语言比较研究,又在草昧时期,中国语文真正尚未能成立,此其所以甚难也。夫所谓某种语言之文法者,其中一小部分,符于世界语言之公律,除此之外,其大部分皆由研究此种语言之特殊现象,归纳为若干通则,成立一有独立个性之统系学说,定为此特种语言之规律,并非根据某一特种语言之规律,即能推之以概括万组,放诸四海而准者也。假使能之,亦已变为普通语言学音韵学,名学,或文法哲学等等,而不复成为某特种语言之文法矣。
陈先生在下面又说:
往日法人取吾国语文约略模仿印欧语系之规律,编为汉文典,以便欧人习读。马眉叔效仿之遂有《文通》之作,于是中国号称始有文法。夫印欧系语文之规律,未尝不问有可供中国之文法作参考及采用者。如梵语文典中,语根之说是也,今天印欧系之语言中,将其规则之属于世界语言公律者,除去不论。其他属于某种语言之特性者,若亦同视为天经地义,金科玉律,按条逐句,一一施诸不同系之汉文,有不合者,即指为不通。呜呼!文通,文通,何其不通如是耶?
在本文中,陈先生还有一些很有启发性的见解,不具引。
我对中国当代的汉语语法研究只了解一个大概的轮廓,详细深入的情况并不了解。这一项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这一点是非常显明的。本套书列举的八大家,就足以证明这个事实。但是,按照寅恪先生的意见,必须在从事与汉语同语系诸语言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扩展汉语语法学的眼界,而我个人认为,这一点是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我也注意到,我们中国语言学家的眼光已经大为开阔了。比如徐通锵先生的《语言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绪论”中已经讲到‘印欧语的眼光’和汉语的研究”,力求摆脱“印欧语的眼光”的束缚。如果把汉语与同语系诸语言的比较研究也深入下去,语言学的成绩将更大。
邢福义先生在所著《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把《马氏文通》问世后100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大体上分为三期:
(一)套用期:19世纪末期——20世纪30年代末期;
(二)引发期:20世纪30年代末期——70年代末期;
(三)探求期:70年代末期——现在。
这个分法是有根据的,因而是能站得住的。邢先生说:“(探求期)大约已20年。基本倾向是接受国外理论的启示,注重通过对汉语语法事实的发掘探索研究的路子,追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下面邢先生又说道:“应该清醒地看到,这门学科距离真正成熟还相当遥远。到目前为止,许多事实尚未得到深刻的揭示,许多重要现象尚未得到准确的解释。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二求’:一求创建理论和方法,二求把事实弄清楚。”这都是很重要很中肯的意见。看来邢先生的想法是:所有这一切工作都是探求期第二阶段的任务,也就是说,是21世纪的任务。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探求?向哪个方向探求?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步骤去探求?在这些方面,邢先生的话,虽很正确,但不具体。我不揣庸陋,想补充两点。第一点是,要从思维模式东西方不同的高度来把握汉语的特点;第二点是,按照陈寅恪先生的意见,要在对汉语和与汉语同一语系的诸语言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来抽绎出汉语真正的特点。能做到这两步,对汉语语法的根本特点才能搔到痒处。我这些话是不是显得太迂阔了呢?我自己并不认为是这样,我认为21世纪汉语语法学家继续探求的方向就应该如此。是否有理,那就要请真正的专家来指正了。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2.10.23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