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凿山成东湖 采石遗云骨——读《江南理景艺术》有感之一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凿山成东湖 采石遗云骨——读《江南理景艺术》有感之一
徐启平
2002-11-19 09:34:55  来源:  
 
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对凿山采石的谴责,每到“人大”、“政协”两会期间,这一类的提案与建议就特别多,大有灭此朝食之概!于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就显得十分尖锐,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处理这类难题时,是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遗产,可资借鉴呢?近读潘谷西先生《江南理景艺术》一书,竟有“开山采石理景”一节,读后感慨良多,深深折服于我国祖先处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智慧与技巧! 本文的压题图一,是绍兴东湖。该景原为一座青石山,从汉代起,这里即为采石场,以后代代采石筑城,使山一侧形成百丈峭壁悬崖,迤俪数百米,崖下凿为深水潭,潴水成湖;洞窟幽深,大者如“仙桃”、“桃公”二洞,可容舟入,仰观岩高数十米,如坐井中。“仙桃洞”状如仙桃,口小内大,壁上刻有“桃三千年一开花,洞五百尺不见底”。及至清代,绍兴知府陶心远见其地崖峭壁陡,山岩合抱一湖碧水,气象幽肃,颇可玩味,遂筑堤数百丈为界,堤内为湖以资游览,堤外为河可供通航,长堤遍植绿柳红桃,建石亭书楼,置别业其上,名曰“稷山草堂”。又在湖山架横跨,使狭长的湖面富于变化和层次感,遂使东湖成为一方之胜。本文压题图二,是绍兴柯岩,在绍兴市西12公里处。此处原为石山,开山采石特意留下孤岩一柱兀立云表,高十余丈,下窄上宽,犹如经幢,顶端又叠石块如宝顶,怪异奇绝。清代摩崖刻“云骨”二字于其上,这就是著名的“孤峰云骨”,清蒋士铨《游柯山》诗云:“万匠削不尽,一柱空中全,想彼断鳖足,立极撑青天。” 以上两例,均为采石过程中就精心筹画,从而在经济活动完毕(采石),又留下千古景观的成功范例。更见该书作者潘谷西先生提出的“理景”范畴,确是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极妥贴的提炼。

一个“理”字,即有两种方法,有“造”之理,如造园、造盆景;有“就”之理,如依山就水,巧妙布置,使山水之美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如风景点、风景区。而造、就两者相互为用,方会形成浙东两处人间胜境。即以“云骨”一景而言,“造”被自然融入经济活动(采石)自不待言,“就”则不仅体现在就山势,如潘先生认为“云骨”之高即为原山之高;还体现在“就”自然之力:自然山石在开采后经一定时间外力侵蚀和自然风化作用,会重新呈现古朴风貌。在采石时若能认识到此点,匠意独运,巧加斧凿,整理开采出来的洞壑崖壁,会使人重新领略到自然山石景观的意蕴,无怪乎袁宏道有诗叹云:“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云气老,七日混沌生。” 凿山成东湖,采石遗云骨。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绵延不绝,我们若在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能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沉潜与擘划,就一定能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在中华大地上“理”出更多的千年佳景。

(《江南理景艺术》,潘谷西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定价180.00元)

来源:东南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