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为了建构一个互动的课堂——《当代中小学课堂研究丛书》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为了建构一个互动的课堂——《当代中小学课堂研究丛书》
2002-12-23 10:35:39  来源:  
 
 
人们通常把课堂与教室相等同,以为一道砖墙、一排篱笆围出一个院落,围出一方空间,人置身其中便有了读书的感觉。然而,课堂并非教室。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而且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其中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远比物理空间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取向。

长期以来,人们把课堂活动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把教学活动的性质框定在“特殊的认识活动”范围, 因而人们通常认为,学生在课堂中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的内容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选择和教育学加工的、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最基本的文化知识,课堂便成为教师演出“教案剧”的特殊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的角色。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单向输出的教学方式、教师命令支配的管理模式和学生绝对服从的课堂文化,从而使人们对课堂生活失却了完整的认识与理解,课堂也失却了教师和学生终极价值的依托,失却了对生命意义的反思与观照。课堂也因此失去了其核心性质,课堂生活变得单调,缺乏应有的活力。

当前,我国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这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决定性意义。课堂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将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因而我国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变革。如果没有课堂的变革,仍然沿袭旧有的认识和课堂模式,素质教育就无从实现。新型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人们对于课堂的认识,就不再仅仅停留在物理空间的范畴,还应包括对话和不断的重新调整。学生不再是被教师命令控制的一个整体,而是一个被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驱使的不断变动的组织。

本丛书立足于对现有课堂的观察与反思,旨在为建构新型课堂提供一种指引。课堂重心越来越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课堂学习是本丛书的基本出发点。课堂活动重心的转变,必然带来课堂模式的变化。新型课堂模式强调课堂互动,基于课堂交往,而基于课堂交往的课堂模式和学习活动,又必然打破原有的对课堂秩序的认识,课堂秩序便有了新的内涵和形态。课堂秩序的改变,必然要求课堂管理的变革。而近年来,评价问题一直受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对课堂教学或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确实是课堂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由此形成本丛书的基本线索:课堂学习——课堂模式——课堂交往——课堂秩序——课堂管理。它们无疑是影响课堂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本丛书就是分别对上述影响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由此确定为《课堂学习论》、《课堂模式论》、《课堂交往论》、《课堂秩序论》、《课堂管理论》等共五册。

本丛书以实证为基本特点,对现实状况进行了实证性的分析与反思;以变革为基本取向,对未来走向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说明。相信这套丛书对于改变人们对课堂的认识与理解、促进现有课堂的变革和新型课堂的建构会大有裨益。

陈时见 2000年8月于桂林


来源:广西师大出版社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