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今天,我们在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编纂出版工作会议”,并喜悦地迎来了《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二辑)九十册出版面世,由此,我谨代表教育部社科司向《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的编纂者与出版者致以衷心的祝贺!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是国家“十一五”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之一,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持编纂,是由教育部主管的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大型古籍整理项目,它的出版,对于我国当前深化文化出版体制改革,重力打造图书精品,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首先,《域外汉籍珍本文库》收录的很多古籍在国内各大学图书馆都没有收藏,它们都是国内罕见的孤本、善本,《域外汉籍珍本文库》将这些古籍影印出版,为国内学术界提供了很多前所未见的新材料,这将大大推动我国相关学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把散失或流传在海外的汉籍成规模地收集起来加以出版,这样的工作是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的出版,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的一项重要举措,是21世纪中国古籍整理领域的一项嘉惠学林、泽被后世的事业,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来说是居功至伟的; 今天,我以《1877年版大英博物馆馆藏中文刻本、写本、绘本目录》这本书为例,来谈谈《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的出版意义。这部书著录了英国大英博物馆在1877年以前所“收藏”的大约20000册中国古籍,书里清楚地记录了鸦片战争中英国军队从中国掠夺的中国古籍,从中我们可以揭开“被掠夺出境的”中华古籍的面纱,清晰地看到中华典籍在英国的确切数量和书名,也许能为“追索非法流失境外的古籍”提供依据,同时它更是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素材。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这样的国家重大文化出版项目,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能参与其中的编纂出版工作,这是大学出版社为社会服务的很好机会,是对大学出版社出版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也是大学出版社应尽的文化责任与时代担当。特别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与人民出版社的精诚合作,共同编纂,出版精品,这对大学出版社改制后走向社会,打拼市场,凭借项目探索了一条体制、机制创新的联合出版好路子,这不仅是文化出版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科学化发展的具体体现,这也为大学出版社“十二五”快速发展的起步之际积累了经验。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的出版,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闻出版署和中国社科院的支持下,在编委会和出版同仁的努力下,在两家出版社的精诚合作下,这项盛世修典的工程,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