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讲话 - 西南师大新书发布会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西南师大新书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高全立
2011-09-29 16:35:02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各位专家、学者,大家下午好!

  今天,在这个秋高气爽、阳光和煦的日子里,很高兴能与大家济济一堂,畅谈汉籍之路,品鉴《域外汉籍珍本文库》项目多年来的丰硕成果。在此,我向那些付出过汗水和智慧的人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据我们所知,域外汉籍珍本是指国外图书馆、研究机构和个人收藏的、国内不见或少见的汉文古籍文献,内容有三:其一指我国历史上流失到海外的汉文著述;其二指域外翻刻、整理、注释的汉文著作;其三指原采用汉字的国家与地区学人用汉文撰写的、与汉文化有关的著述。这些文献内容丰富,涉及中国经学、史学、佛学、道学、民间宗教、通关档案、传记、文学、政制、杂记等各个方面,弥足珍贵,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即汉籍之路的核心资料,同时是研究历史上东亚汉语言文化圈的基本资料。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古籍整理工作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事业,收集复制海外古籍又是古籍整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1981年,陈云同志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把国内失存的古籍珍本弄回来,搞不回来的也要把它复制出来”。与此同时,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也指出:“失散在海外的古籍数据,也要通过各种办法争取弄回来,或复制回来。同时要有系统地翻印一批孤本、善本。”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是强调了“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对“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的重要性。过去,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对佚散海外的汉文古籍的整理工作重视并不够,对海外古籍珍本的整理一直是我国古籍整理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域外汉籍珍本是中华文化的文脉在海外的延伸,是不同时代汉文化在东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遗留下来的层层积淀,因此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这种面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古籍整理出版领域,国家的物质投入逐年增加为域外汉籍的整理提供充分支持;我院的“十二五”科研规划和正在进行的理论创新工程,也对域外汉籍及其相关的课题,予以重视。同时,学术界视野的逐步拓展,观念的革新也为域外汉籍的整理提供必要条件。此外,经济的全球化、科技的日新月异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渠道,使我们的域外汉籍整理如虎添翼。这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因此,我们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取得更为丰厚的成果,成就一项惠及当代学林及后代子孙的文化事业。

  今天我们聚集到一起,看到了又一批成果——《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二辑共90本与读者见面。它们凝聚着我们院历史所与出版界所有同仁的汗水以及所有关注这个项目的人们的热情。但是我想,这次会议不是庆功会,而是动员会,是我们项目的又一个起点。我们这套书,计划是千余种,引进复制版本涉及到40余个国家,程序十分繁杂,任务相当艰巨。所以我们还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也希望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我衷心地感谢项目组与出版社同仁们的奉献和参与!

  我更愿意与大家一起努力,共担努力的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