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上海书展期间召开的首届“学术研究与学术出版”论坛上,有专家反映,曾有一套投入大笔资金的学术著作,在付印后发现,竟然没有索引。有关学术出版规范的话题由此引发热议。
“不少学术出版并没有建立在严格的标准之上,有的老牌出版社也不能免俗,不能不令人忧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两年多前,集团曾经针对抄袭、“项目书”等问题展开过讨论,题目就叫“理想的学术出版与学术出版的理想”。如今看来,理想依旧遥远。
对此,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也表示忧虑。他说,我国出版业已经到了从内容增长向质量提高的转型期,开始跟世界对话。“如果我们的学术出版不和世界通行的规范接轨,是无从谈起的。”
据了解,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早在1906年就推出了第一版《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出版指南》。100多年来,这部手册几乎成为欧美学术界和出版界学术研究及出版的“圣经”,对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有专家提出,从形式上看,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索引等是学术著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没有索引的图书是难以正式出版的,即使出版了,图书馆也不予收藏。而我国近20多年来,有索引的图书所占比例不超过10%。
面对如何解决学术出版规范问题,记者从有关政府部门了解到,我国也将创立实施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图书出版规范体系,用以指导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并使其早日与世界接轨,促进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的规范化,使中国学术研究与学术出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2012-0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