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学家顾彬曾编撰过10卷本德文版的《中国文学史》,在他的眼里,《剑桥中国文学史》这部在美国学术环境下诞生的中国文学史,最大的学术价值在于材料丰富。“简直就像一份报告,中国文学史上,有什么作品,有过谁,一清二楚。我也写文学史,但我在写文学史的时候,也不能规避他们搜集到的材料。好多材料在别处我没有见过。”让顾彬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六朝文学”搜集到的资料,比较罕见。
但让顾彬遗憾的是,《剑桥中国文学史》虽然搜集作品,但不分析作品。“这是一部非常保守的文学史。当然,它的价值就在于此。” 顾彬说,这部文学史,“没有什么新的方式,来写文学史,来思考怎么写文学史。”文/本报记者 朱玲 来源:北青网201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