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疼》《亲缘》《亲享》催人回归本源,重拾生命里遗落的亲情
“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亲人离去那一刻生与死的纠结,或早或迟自己也会有离开世界那一天,问题是那一天到来之前,如何做到能拥享更多一些幸福更多一些美好,能更少一些愧疚更少一些遗憾,而那一刻到来时,又如何做到可以更少一些眼泪更少一些感伤”。10月11日下午,在北京大学出版社举行的《孝·亲 三部曲》出版座谈会上,《亲疼》和《亲缘》作者、《亲享》主编的亲情感悟,让嘉宾们深深地感同。
一年前,也是重阳节前夕,北大出版社出版了科技日报记者王学武感念父亲母亲的博文辑录《亲疼》。作者以敏锐的感觉,在家长里短的生活中发现平凡的父亲母亲最深沉、最敏感的情愫,从而直抵人们心灵的最柔软处。博文继受网络关注后,再次受到读者的好评,而这部平实记录亲情的文集的出版,本身也有一个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
王学武于2011年10月开始写亲情博文。博文大多讲述的是不会讲大道理,连名字也不会写、一辈子生活在小山村的父亲母亲的艰辛和向往、担当和幸福,以及不经意间对他心灵的影响。博文发表后,在网络上激起很大反响,激起众多网友的共鸣。去年8月,王学武的母亲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当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表达了博文尽快成册出版、好让不识字的母亲能在不多的时日里闻到关于自己的墨香的心愿后,得到了出版社倾情支持。母亲最终未能看到《亲疼》的出版,但在病床上看到了出版社不到两个月里赶制的有她自己照片的样书,生前听到了出版社邀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姚科朗诵博文的音频。送别母亲,作者王学武把珍贵的样书和朗诵光盘、母亲生前喜爱的手机等,一起敬放进母亲的墓中,让母亲带到天堂。这位不识字、一辈子生活在小山村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日子,感受到一个普通母亲的尊严。
“是守护,也是救赎。不仅为母亲,也为自己的灵魂。天上人间,两个世界的凝望,祝福”、“王老师的博文就像一面镜子,反射着我的种种言行,提醒着我珍惜家人、珍惜亲情”、“亲情无华,孝顺并无来世,看学武老师的博文,总是很感动。感动之外,还有感谢,感谢学武老师用他发自内心的文字和行动提醒我们该做什么”、“学武兄的亲情感受,说明这个社会对至亲的挚爱没有消失,血还是热的”、 “感受《亲疼》,暖,便在这个秋日的下午一点点漾起来”、 “读博文,泪眼朦胧中似乎看见了自己八十岁的老母亲,拨通电话,传来妈妈的声音,慈祥亲切,有母亲的孩子都是幸福的,惟愿这幸福源源不断”、“至今不敢动手写母亲。母亲走的前两三个月,心被掏空了一般;母亲走的一年里,一说就情不自禁流泪。如今母亲已走了十多年了,她的音容相貌还总在眼前。谢谢你为天下儿女记录下的真情”、“每一篇文字,每一条微博,都用心看过,感动着,也在后来那些日子揪心和祈祷着。王老师的文字在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尽孝要趁早……”、“朴素的孝道,远胜过那些沽名钓誉的所谓‘善行’”、“放慢脚步,静一静,停一停,用心去体味——生命里的至爱亲疼”等读者真挚的评论,不仅阐释着每个人对孝道的感悟,更体现着亲情是世间的最相通。不少读者读了《亲疼》后,认真反思和检讨自己以前对父母的关心不够。有读者自从看了《亲疼》,现在每天都给老家父母打电话,有的回家看父母的次数比过去多了。亲情,成为相识和未曾相识的读者朋友的心灵之缘。
重阳之际再版的直达心底的亲情记录之《亲疼》,增加了百名读者“亲疼”感悟等,版面设计更加体现亲情感念。同时出版的“亲情延伸的心灵讲述”之《亲缘》,是作者王学武继《亲疼》之后又一部感念亲情、乡情、友情的博文辑录,平淡如水的文字里,你会感受,亲缘,是感念血脉之亲的心缘,又是敬畏亲情敬畏生命的情缘,传递的是世间的温软。而由王学武主编,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家境的32位作者文字构成的亲情文集《亲享》,以拥享亲情的温软故事,从不同角度传递着一个朴素的道理——亲享,是亲孝于当下,享爱于亲在的亲情拥享。
有读者感慨,《亲疼》《亲缘》《亲享》构成的《孝·亲 三部曲》,作为亲情厚礼献给敬老节,凸显北大出版社对亲情文化的重视、对寻常生活和百姓情感的真切关注。《孝·亲三部曲》,以原汁原味的心性表达,催人回归亲情、回归人性本源 ,可以启迪人们重拾生命里遗落的亲情,救赎正在淡漠的灵魂。
“亲情在,梦有翅膀,前行的路上更有力量。亲情在,心有方向,每一个日子,都会从幸福出发!”
“亲,是血脉,更是至近。疼,是至亲一生对我们的心疼。亲疼,是至亲间心疼的交互,生命里的至亲至疼之重。亲,是血脉之情的延伸;缘,是生命里的一份亲近。亲缘,是血脉相连而来的心灵交互,又是亲情相通而至的心灵向近。亲,是血脉相连而来的心灵靠近;享,是拥有,是珍惜,是亲情相通。亲享,是至亲至近间彼此牵挂的心疼和被心疼的幸福,是心灵相通的幸福体验”。座谈会上嘉宾们一同感受着《孝亲三部曲》对亲情的感悟,分享各自对亲情的感念。
“一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份也是与生俱来的情感,是亲情,而所有的友情、同学情、母校情、乡情,乃至民族情、祖国情,都是从亲情出发,或者由亲情延伸。切肤的亲情,无需回忆,就在你的骨髓,与生命同在。乡情是亲情的延伸,祖国情是乡情的升华。感念亲情,会让我们不忘自己从何处来..”
“很难想象,一个对亲情都不在意的人,会有很深的家乡情;也难想象,对家乡都没有深情的人,会对自己的祖国有感情。更难想象,为父亲母亲做点事都嫌烦嫌累的人,会很用心、很真挚地待朋友,会如何地不怕困难、工作上怎样地不辞辛苦...”
一场新书出版座谈会,更像一次亲友相聚的亲情感念会。

来源:北大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