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由当代绿色经济研究中心编著的《中国发展质量研究报告(2014)》于1月21日在京发布。
国务院参事、当代绿色经济研究中心理事、中国科学院牛文元研究员介绍了《中国发展质量研究报告(2014)》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报告》由理论篇、案例篇、指标篇和统计篇四部分组成,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系统地回答了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的五大基本问题:发展质量的理论内涵、新常态下发展质量的战略价值、中国发展质量的系统评价、发展质量生成的量化基础、GDP的质量生成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质量。
《报告》首创“中国GDP质量指数”,从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管理质量五大方面,定量展示中国GDP质量的整体内涵。《报告》测算201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GDP质量的结果显示,北京、上海、浙江位列前三。GDP质量为优、良的省份都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GDP质量为中或一般的省份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在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生活质量和管理质量四方面均表现优异,而在环境质量上有待加强。
《报告》在系统认识发展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从全球视野和战略高度,深入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质量内涵,提出了新常态下提升我国发展质量的“战略依据、战略要求、战略目标、战略设计以及战略评估的路线图”。
国务院参事、著名经济学家、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研究员,北京大学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教授,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杨禹研究员分别作点评。
汤敏认为,“中国GDP质量指数”为全球GDP评价体系中饱受学界诟病的理论问题找到了新的解决路径,丰富了GDP理论。
杨禹认为,《报告》有助于巩固社会共识,摒弃对GDP“要么崇拜、要么抛弃”的二元思维,将为全社会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报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来源:科学出版社2015-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