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2日,著名作家王敦携新书《打开文学的方式》在北京国展与读者见面。这场新书分享会从下午两点钟开始,吸引了近百名文学爱好者前来参加。王敦将分享会现场变成了一个微型课堂,现场演示了他的拿手绝技——文学作品解读。他以举世闻名的加拿大文学理论家诺斯罗普·弗莱的经典文段“夜行火车的车窗”为例,以一系列譬喻将文学符号活动的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得明明白白。随后,有多名读者像课堂提问一样提出了关于文学解读方面的问题,王敦一一耐心解答,并鼓励读者们寻找专属于自己的打开文学的方式。
 王敦携与读者分享打开文学的方式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敦在高校教学和学术研究之外,长期从事“文普”写作。“文普”是王敦自创的概念,他认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所做的“科普”工作成果斐然,意义极大,而人文领域却缺乏相似的学术知识普及作品,以至于学者缺乏向大众普及知识的能力,作家又很难具备学者的学术素养和严谨精神。面对我国社会人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现状,学者应当肩负社会责任,走出书斋和大众沟通,尤其是要面对青年读者,向新一代传播人文精神,既要学问扎实,又要通俗有趣。王敦在“文普”领域已经成绩斐然,近年来笔耕不辍,在豆瓣网上以“王熊daddy”的声名得到了颇高的关注度。
继2014年《中文系是治愈系》一书出版以后,王敦将“文普”的眼光瞄向更广的读者领域,经过三年的打磨,《打开文学的方式》终于面世。这本书找到了很多读者“文学名著看不进去,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的痛点,以类似公开课的形式将文学解读的奥秘揭示出来,不在枯燥的理论套话中打转,直击砍瓜切菜般的阅读现场,并鼓励读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探索。记者了解到,这本书在出版前,在豆瓣阅读以专栏的形式连载了三年之久,读者评分高达9.6分。在读者呼吁纸质书出版的敦促下,王敦将专栏的文稿进行了重新整理和大幅度修订,增补部分内容,力求让成书尽善尽美。厦门大学出版社对这部书稿十分重视,为它选择了十分独特的装帧形式,不仅在纸张、装订上用料高级,而且巧妙化用了档案袋绕线包装的形式,传达了这本书的主旨:打开文学是个技术活儿,但绝不艰难晦涩,找对方向就能轻松做到,还能像设置手机解锁手势一样创造专属于自己的打开方式,获得专属于自己的文学财富。

 读者在新书分享会现场向王敦提问
记者在新书分享会现场向王敦提问,询问他在本书出版后还有怎样的计划。王敦说,他将把《打开文学的方式》继续写下去,形成一个系列,进一步深入探讨文学的打开方式,在两年内依次出版第二部、第三部,将文学专业一个学期课程的丰富内容用适合大众读者的写作方式一步步展开。读了第一本,就能得到解读文学的入门能力;三部曲都读完,就能轻松成为解读文学的“行家”。这一目标究竟能否实现,请大家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