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梦华:我首先是跟南极结缘,我之所以走到南极还是北极,完全是误入歧途。我从来没有说搞南极、北极,也没有说去搞探险家,因为我是搞科学研究的。可是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有一个政策,就是派一些那时候在科研第一线的人到国外跟人家合作,学习人家的先进,因为我们那个时候还是落后,就叫做访问学者。所以我就作为第一批,1981年到1983年在美国,跟我合作的教授、导师有一个题目在南极,因为美国人非常关心南极哪个地方有石油,我们就去找石油,搞地球物理。到了南极以后,他那个时候问我,你要不要到南极去,我说可以,我们中国还没有开始南极考察。所以我就跟他去了,去了以后一看南极非常重要,那么大的大陆,西方人在那搞了几百年,中国人站在圈子外面,对它一无所知。那个时候我们中国对南极、北极的了解都是从外国人第二手,第三手的资料知道南极北极,中国人没有去。 所以,那个时候我一看南极那么重要,我想我们国家应该赶快开展南极考察,所以那个时候就立一个志向,赶快催着我们中国搞南极。我1983年回来以后,1984年我们国家第一次南极考察,就到南极建一个长城站。那个时候我们想,我们地球有几个极,一个南极,一个北极,中国人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我也想到北极看一下,北极是什么情况。那个时候我就提出来一个题目,叫做两极对比,南极、北极的对比,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变暖,环境的变化,提这么一个题目。那个时候自然科学基金会给我3万块钱,3万人民币,地震局又给我3万人民币,6万块钱我就到北极,结果一看北极比南极还要重要得多,北极给我们的印象比南极要大得多,因为我们是北半球的国家。所以那个时候又想到,赶快推动中国的北极考察。 所以这样我就误入歧途,进入南极、北极这个行列,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面。我们最主要的一次活动就是1995年我们到达了北极点。刚才我在那做了一个活动,我们介绍了一本书,就是我们这些人1995年参加北极考察的人,有16个人我们写了一本回忆录,叫做《1995中国北极记忆》,这本书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他们推出来的,这本书希望大家关注,因为这本书不仅是有科学意义,而且有历史意义,有文献的意义。 来源:广西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