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马丁·路德年谱》(订购)
林纯洁 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3年2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中国传统的史学方法,将路德置于宗教改革这一大的历史框架之下,考证路德的生平细节、思想演变以及与同时代人的交往、书信往来,用逐年逐月逐日记载的年谱形式展现出来,由此全面展示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的发生史。
《马丁·路德年谱》的第一部分是谱前,是对15世纪末欧洲框架下的德国社会背景和路德家庭情况的介绍。中世纪晚期的社会状况、教会形态与路德的家庭生活都深刻地影响了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形成。
第二部分是正谱,是年谱的主要部分,记载路德从1483年出生到1546年去世期间的事迹、交往和著作,同时叙述同时代发生的与宗教改革相关的事件。1483—1516年,是路德成长和接受教育以及成为修士和神学博士,酝酿神学突破的阶段。1517—1530年,是路德引发和推动宗教改革,完成神学突破并建立新教神学的阶段;宗教改革逐步展开,直至在奥格斯堡帝国议会上新教和天主教正式分裂,其间爆发了德国农民战争。1531—1546年,是路德的中晚年,宗教改革仍在进行,同时德国的政治局势日益紧张,形成了新教和天主教两大阵营。此时已开始显现战争的危险,但在路德生前没有爆发战争,这与路德一生反对暴力战争是有很大关系的。
第三部分是谱后,记录从路德去世到1555年签订《奥格斯堡和约》的历史。因为“如果年谱自谱主死后便无什么记载,一定看不出谱主的全体,因而贬损年谱本身的价值”。(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275页。)1546年7月,在路德去世4个月后,德国天主教诸侯与新教诸侯之间的施马卡尔登战争便爆发了,直到1555年签订《奥格斯堡和约》,路德宗取得合法地位,这都是路德发动宗教改革运动引起的直接结果,所以列为谱后。
年谱的重点在于将马丁·路德的生平、著作、书信、布道、谈话与社会背景和人际交往结合起来研究考证,从而可以清楚展现路德从大学生到修士,从完成因信称义的神学突破到发动宗教改革的历程。在路德年谱之中,会记录同时代其他相关人物的重要事迹,如梅兰西顿、慈温利、皇帝查理五世、萨克森三任选侯、教皇利奥十世等人与路德的交往、合作或斗争,从而立体地展现路德发动宗教改革的过程和写作的社会背景。
马丁·路德一生坚持其核心理念“因信称义”,随着对这个理念理解得日益深入,同时为了捍卫这个理念,不断与同时代人进行辩论,而一些具体的思想则经常有所变化,如圣礼观、教会观等,因此年谱能展现路德思想变化的背景、线索和内容,由此厘清路德思想的演进历程及其对宗教改革的影响路径。
马丁·路德作为一个宗教改革家,不仅关注教会的改革,对尘世秩序也有着清晰的设想,这通过对路德教会观、国家观及天职观等思想的研究可以得到证明,同时这还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与路德在尘世社会的作为加以综合认识。通过年谱的编撰,除了展现路德对教会改革的思考,还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到路德对尘世社会的认识和设想。
作者简介
林纯洁,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曾担任德国图宾根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卓越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史、纹章学和中西文化比较。近年主持有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科研项目,在《德国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哲学》《国际日耳曼学年鉴》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著有《马丁·路德天职观研究》《德意志之鹰:纹章中的德国史》《德意志之名:德国国名国号及其汉译研究》,主编有论文集《欧美纹章文化研究》,译有《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录》(合译)。
来源:武汉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