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培智教育现场系列”

向阳中心的三种课程模式刚好印证了一种由结构式的教学(生活核心模式)到开放式的教学(生态导向模式)再到由开放向结构靠拢的中间模式(戏剧教学模式)的来回摆荡、迂回前进。
这似乎是课程的开发者必经的规律,也经常会在其中犹豫不决:
到底选择哪一种模式好?
生活核心模式:
《走进培智教育现场1——生活核心课程教学实务》
生态导向模式:
《走进培智教育现场2——生态导向课程教学实务》
戏剧教学模式:
《走进培智教育现场3——戏剧教学法的教学实务》
新书推荐
“戏”说特教,乐在其中

《走进培智教育现场3——戏剧教学法的教学实务》(订购)
主编:李宝珍、梁英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4年6月出版
内容简介
经过两个炎夏的戏剧工作坊的洗礼,我们了解到戏剧对教育有两种功能:
一种是作为一种教学法,用戏剧的特点来引发并维持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
这是刘纯芬老师带来的“教育戏剧教学法”,为了要把此种教学法发挥极致,向阳中心将学前班(小年龄段)的课程内容,全部以戏剧为教学主题,例如“老虎吃月亮”、“猴子偷帽子”等剧目。除了各主题应有的教学目标外,重点还放在向阳的老师戏剧教学法的逐步成熟(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意的教学法)。

而向阳中心的大年龄段的班级,则奉行洪祖玲老师教导的“剧场、表演工作”的专业程序,这是另一种应用戏剧的形式:“整个班级就是一个童剧团”,严格依据剧场工作的专业分工与程序,以求达到戏剧演出的艺术水平,在形成一台戏的过程中,师生只能专心锻炼自己的表演、导演、道具管理、美术设计等的工夫,而不是即兴创作,在诞生一出又一出童剧的过程中,师生如剧场工作者一样工作、生活,然后在其中成长有益人生的知识、情意与技能,可以说大龄段的师生在课程实验的期间,他们共同过了半年的“剧团生活”,尤有甚者,剧场经验之累积 ,也可以作为他们日后成人生活之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的课程模式是否能在一个特殊教育单位长期执行?
我们认为“教育戏剧教学法”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各科、各领域,作为一种促进学习动机的有效教学法,而“剧场工作”式的课程,经由开发,也许会很适合专门服务青年/成人培智者的机构,例如:日间活动中心、成人训练中心、社会福利院等,但是不管是什么单位,都应该有机会让老师认真学习“戏剧教学法”及“剧场工作”,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完美,因为只有在一件事上认真执着地追求完美才能达到艺术创作的动人境地。
特殊教育的课程不能只有一种模式,我们以开发各种“可能的”课程为乐!

来源:重庆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