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设计与评估》(订购)
主编:祝建华
浙江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教材坚持“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教学”的宗旨,突出理论性、实践性、互动性、多元性四大特色,遵循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导向设置,力求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介绍最前沿的抽样与调查方法,有机融合本土实践案例与前沿创新元素;紧扣“新文科”发展要求,融入新方法理论、新数字技术、新思政元素、新实践案例。本教材坚持前沿性与本土化结合,既注意社会调查的中国情境,又吸收中国社会研究的本土化成果和最新进展,同时将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五爱”素养与“专业理解能力—社会调研能力—业务动手能力—管理实践能力—系统整合能力”的“五力”培养相融合。
主编简介
祝建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民生保障政策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耶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兼任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会救助分会副秘书长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主持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教材3部,多篇咨政建言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相关成果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二等奖多项。
编写背景
社会调查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人口学、文秘专业等社会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级政府的政策研究以及民政、计划生育、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中,是一项重要的方法技术。“社会调查方法”是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多个专业的必修课。作为一门方法类课程,它具有综合性、方法性和实践性,以社会调查基本原理与具体方法为核心,重点介绍社会调查的概念与特征、一般程序、选题、研究设计、抽样的技术、概念操作化的技术、问卷设计的技术、访谈的技术、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与研究实践相结合,这门课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树立科学精神,培育方法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知行合一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大局观。与此同时,社会调查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调查的特点,更好地服务于新文科人才的培养,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团队经过将近3年的努力,出版了新形态教材《社会调查:设计与评估》。
章节介绍
本教材在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一共十二章,内容涵盖了社会调查方法的核心体系和具体应用。第一部分是关于社会调查方法的设计,第二部分介绍了如何运用社会调查方法进行评估。这两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第一部分为社会调查方法的设计,对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进行了系统介绍,主要包括第一章到第十章的内容:第一章是导论,强调了在社会研究中具有科学精神与方法素养的重要性,对社会调查涉及的相关概念和一般程序进行了概述;第二章是选择调查课题,介绍了文献综述的具体方法;第三章是调查方案的设计,厘清了调查对象与研究对象的区别,搭建起调查方案的基本框架;第四章是抽样,对当前最典型的几种抽样方法进行了介绍,尤其是在一些大型调查中运用得比较多的绘图抽样等方法;第五章是测量,这是问卷设计的“前奏”,介绍了测量的基本概念及主要量表的设计;第六章是问卷设计,这是本教材的核心内容之一,对问卷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七章是调查资料的收集,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尤其是结合问卷调查进行的资料收集方法;第八章是调查与资料收集的中国实践,结合中国社会的特征进行分析,针对社会调查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九章是调查资料处理及统计分析基础;第十章是结果呈现与调查报告的撰写。第一部分内容是社会调查的核心内容,读者可以通过学习这一部分系统地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是评估部分。近年来,社会项目评估、政策评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相应的科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社会调查在社会项目和政策评估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章内容:第十一章主要介绍了定量评估、定性评估以及综合评估的方法,尤其是社会调查方法在其中的应用;第十二章介绍了实地研究评估的方法,这是在偏重定量研究的社会调查方法基础上的必要拓展,尤其关注实际的政策研究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和访谈技术。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