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从“心”理解学生——中学生心理评估与干预策略》 - “心理学精品图书”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心理学精品图书”专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从“心”理解学生——中学生心理评估与干预策略》
2025-06-18 09:16:46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从“心”理解学生——中学生心理评估与干预策略》(订购)

金颖 曾盼盼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帮助教师从心理学视角科学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实用的评估与干预方法,适合班主任、德育干部、学科教师及心理教师阅读,兼具科普性与工具性。全书共五章,第一章系统介绍中学生心理评估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常见问题解答,为后续实践奠定基础。第二至五章聚焦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四大核心领域——自我发展、学习心理、社会交往和情绪管理,结合真实案例解析学生常见问题,并提供评估工具与干预策略。本书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语言通俗易懂,每章以案例导入,简明阐述核心概念,并提供具体方法指导,内容设计贴合教师实际需求,助力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快速应用,有效应对学生心理问题。

作者简介

  金颖,北京教育学院心理教育系副教授、系主任。北京市西城区融合教育中心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海淀区心理危机干预特聘专家。专业方向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等特殊需要学生的学校干预。一直扎根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一线,在特殊需要学生学生的融合教育方面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干预经验。积极参与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以中小学教师的“真实需求”为导向,研究在学校和课堂中发生的“真问题”。主持和参与了市级各类的教师培训项目20余项,主持和参与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儿童注意力障碍100问》《学科教育心理学》《学校生涯教育指南》等著作和教材10余部。

  曾盼盼,北京教育学院心理教育系副教授。专业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曾于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在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有两年博士后经历,目前主要从事北京市校长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近年来担任市级培训项目“班主任积极教育能力提升”“德育干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力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等的首席培训师。主持和参与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现代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等著作和教材10余部。

从“心”理解学生——中学生心理评估与干预策略

  近年来,学生在抑郁、焦虑、学业倦怠、网络成瘾、自伤行为等方面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高发、多发、低龄化的态势。“厌学门诊”和“学习困难门诊”也随着社会需求应运而生。2021年,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牵头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公布,这项历时近9年的研究覆盖了全国73000多名6—16岁的儿童青少年,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整体发病率为17.5%。假设一个班有40名学生,那么就意味着这个班可能会有7名左右的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安定医院的调查结果反映的是我国儿童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的情况,但是在普通中小学,有很多学生是处于“灰色地带”的,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去看过精神科医生,或者症状还没有达到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但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影响到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俞国良教授带领其团队对我国2010—2020年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体检出率为18.9%,内化问题总体检出率为20.0%,外化问题总体检出率为11.7%。其中,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焦虑(27%)、抑郁(24%)、自我伤害(22%)、睡眠问题(17%)、自杀意念(17%);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抑郁(28.0%)、焦虑(26.3%)、睡眠问题(23.0%)、自我伤害(22.8%)、自杀意念(17.1%)、躯体化(9.8%)。可以看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涵盖了焦虑、抑郁等常见情绪问题,还涉及自我伤害、自杀意念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和未来成长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是动态发展的连续体,学生的发展性问题、亚健康问题、障碍类问题会互相转化,不同心理问题还经常伴随共患,这给教师的识别和干预都带来了更大的挑战。2023年,《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到:“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全方位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问题预防和监测机制,主动干预,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提升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助力教师从心理学角度更全面、客观、科学地理解学生,我们特撰写此书。本书的读者群是全体中学教师,不仅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适合班主任、德育干部以及普通任课教师阅读。它是一本兼具工具性和科普性的书籍,旨在帮助教师掌握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方法。

  本书在结构和内容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在第一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学生心理评估的基本概念与实施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梳理学校心理筛查的基本流程,并针对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困惑和问题提供清晰的解答和指导。从第二章到第五章,本书分别围绕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四个关键领域展开深入探讨:自我发展、学习心理、社会交往和情绪发展。这四个领域不仅涵盖了中学生心理成长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最为关注的方面。

  在写作风格上,本书力求通俗易懂、贴近实际,以“接地气”的方式讲解复杂的心理学知识。我们通过结合大量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真实案例,以科普的形式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本书的体例设计也注重实用性,每一章均以生动的案例导入,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随后,我们会简明扼要地介绍该章节的核心概念、教师可使用的评估工具以及具体的干预策略,确保教师能够快速掌握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这种结构安排和内容呈现方式,我们希望本书不仅能为教师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更能成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实用手册。由于篇幅所限,本书将重点聚焦“评估”部分,希望通过系统地介绍基本概念和评估方法,帮助教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学生,从而为后续的教育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干预”部分,我们不追求内容的面面俱到,而是注重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从教师的不同角色出发,提供一系列具体的、可落地的建议,以确保这些策略能够真正应用于实际教学场景中,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选自《从“心”理解学生——中学生心理评估与干预策略》前言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陈赛男

相关内容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联合百家大学出版社推出“心理学精品图书”专栏 (2025.05.21 14:13:24)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