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博”郑小瑛》(订购)
郑小瑛 著
贵州大学出版社
96岁高龄的“硬核奶奶”郑小瑛出书了!
郑小瑛所著《拼“博”郑小瑛》一书日前由贵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郑小瑛,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是用一生践行“音乐服务人民”理念的艺术家。她以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为中国交响乐从拓荒到兴盛铺就了坚实道路。她曾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是“爱乐女”室内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创办人、厦门爱乐乐团创团艺术总监,曾获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俄中友谊荣誉勋章、中国歌剧事业特别贡献奖、“金钟奖”终身成就奖、中央音乐学院杰出贡献奖、第三届华茂美堉奖等荣誉。她策划和指挥的表现客家人奋斗历史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12个国家辉煌上演了77场,创下了中国大型交响乐演出的最高纪录。

1961年,郑小瑛在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首次指挥演出
从19岁放弃医学专业投身解放区文工团,至今仍活跃于舞台、讲座和排练场,她的人生轨迹始终与音乐、与人民的艺术需求紧密相连。她的艺术生涯中,60岁创办中国首个女子室内乐团“爱乐女”,义务演出241场;三次与癌症搏斗,三次以创业者的姿态开创新局;80岁南下厦门创建职业交响乐团,93岁创办歌剧艺术中心,将“洋戏中唱”推向世界;晚年更投身公益教学,推出“郑式指挥法”课程,培养基层音乐人才,播撒的种子在无数人心中生根发芽……其成就得到了国内外音乐界、文化界、教育界的高度认可,她的精神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音乐为炬,照亮时代之路。教育为根,播种未来希望。《拼“博”郑小瑛》这部作品是2006年以来,郑小瑛教授所撰写的百余篇艺术随笔与行业观察博文,这些跨越近二十年的文字是作者对人生、对音乐的深刻感悟和沉淀升华,在活化音乐文化遗产、构建当代艺术话语体系中独具价值。书名中的“拼‘博’”巧妙融合了“博客”与“拼搏”的双关语义,不仅交代了书的主要内容由博文组成,更隐喻郑小瑛教授跨越世纪的艺术坚守。它不仅是对郑小瑛教授个人艺术生涯的一次精彩呈现,更是对中国现当代音乐发展的一次深情回顾与思考。本书的出版,既是“郑小瑛模式”的立体呈现,也是“阳春白雪,和者日众”艺术追求的鲜活注脚,更是对中国现当代音乐发展史的一次深情回眸与深邃思考。

郑小瑛指挥演出
驻足观阅,书中有她指挥歌剧、热爱歌剧,旨在“让歌剧贴近大众,让大众走进歌剧”的点点滴滴。自称“歌剧老兵”的她,在书中尽情倾诉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如《歌剧:抹不去的情结》《是什么妨碍中国大众走进歌剧》《指挥:歌剧的主帅》,通过“洋戏中唱”推广歌剧车间》《<茶花女>带动了第一支业余歌剧合唱队》等。书中披露了惊世绝章《土楼回响》的诞生和在国内外排演的细节,堪称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活化石”。书中那些怀尊忆旧、思念知音的篇章,一派纯朴、炽热、天然,展现出作者与文中主人公相交相望几十年的深情厚谊。书中还有她的爱憎分明,侠肝义胆,既有对行业不良现象的直言针砭,也有对不尊重艺术行为的良言劝诫。书中还有不少篇章是作者的演出行程、工作日志和记游,原生态地记录了耄耋指挥家忙碌的日常。
本书不仅是对郑小瑛艺术人生的珍贵记录,更是一份献给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礼物。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艺术家如何以生命践行理想,如何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如何以音乐为桥梁连接大众与艺术。在当下艺术教育面临挑战、经典文化亟待传承的时代背景下,《拼“博”郑小瑛》的出版映照出中国音乐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励更多人投身艺术事业,让音乐真正“服务人民”。

2025年4月,贵州大学出版社社长闵军与郑小瑛教授在其厦门家中合影
来源:贵州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