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广州发展报告(2021)》 - 书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讯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广州发展报告(2021)》
2025-08-06 09:31:35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广州发展报告(2021)》(订购
麦均洪 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在“双循环”战略与百年变局交汇的今天,粤港澳大湾区被寄予“世界级城市群”与“高质量发展高地”的双重厚望。由华南理工大学牵头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将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熔于一炉,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广州发展报告(2021)》。本书以“一篇总报告+十篇分报告+七篇专家观点”的立体结构,既呈现了湾区建设的宏大叙事,也为广州如何在多极竞合的湾区格局中确立核心角色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一、以全球城市为坐标

  在总报告中,作者分别对“时代变革中的全球城市”“广州城市发展的使命与挑战”“广州2050:新时代活力全球城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把广州置于全球城市网络的纵向历史轴与横向比较轴之中:纵向来看,广州从“千年商都”到“枢纽型网络城市”再到“新时代活力全球城市”,跃迁的背后是制度、功能与治理的系统性迭代;横向来看,广州与纽约、东京、旧金山等湾区核心城市在创新浓度、流量密度、制度厚度上的差距被转化为可量化、可追赶的指标体系。

  作者把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使命放进全球价值链重构、科技革命和规则竞争的大背景中,避免了“就湾区论湾区”的狭隘视野,使区域战略获得了世界尺度的话语权。

  二、以问题为导向

  分报告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开放湾区与城市建设”三大板块,对应湾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展开论述,每篇分报告均遵循“现状—症结—对策”的模式通过数据、案例、对标国际经验的方式形成可操作的政策清单。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这一板块包括三篇报告,分别从广州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及数字贸易新业态的角度,对相关问题做了细致绵密、言之有据的描述和分析,为引领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强化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引擎功能,服务带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支撑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发挥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肩负着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国推动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前沿阵地、社会发展前沿问题的试验田。做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实践研究,对引领全国区域协同发展、复杂社会问题治理等具有独特借鉴意义。分报告的“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板块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问题,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政策协同、规则衔接的大量实践与探索经验。

  “开放湾区与城市建设”板块则分别从开放合作引领广州建设新发展格局、南沙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以及城市更新探索共同富裕三个方面思考和阐释广州在更加开放的湾区战略中的高质量城市建设路径,目标切实而又具有引领性和前瞻性。

  “年度观察”部分,7位作者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如何优质高效地建设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见解。

  三、探索新型智库运行范式

  本书的另一重要价值在于对新型智库运行范式的探索。18篇报告由来自粤港澳三地,覆盖高校、政府、社会组织的3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他们利用跨地区、跨部门、跨体制的聚合优势研究资源,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研究,在提升研究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报告的社会影响力和咨政服务力。

  总体而言,本书视野宏阔、思路清晰、见解深刻、数据翔实、分析透彻,提出的对策和意见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建设粤港澳一流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的价值。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